網頁

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自學] 小四夏季課程 Week 7 封神榜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繼哪吒後,緊接著出場的姜子牙也是封神榜裡赫赫有名的靈魂人物,而他求道不成、七十歲才下山尋明主輔助,也是一段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同樣的,我就不費事講劇情了,把幾個故事中的重點寫在下面:
1. 姜子牙到處碰壁

姜子牙一下山後就去投靠老朋友宋異人,宋異人對他可真是好,又幫他娶老婆,又讓他在家裡白吃白喝,但他太太對他很不滿意,覺得他遊手好閒,硬是要他去外面工作,沒想到連續四個工作都碰壁,直到「意外」發現姜太公懂法術、會算命,才終於靠開命館而出名,可見天生我材必有用,但要「適得其所」,不然就像叫魚爬樹一般,這比喻在教育中經常出現,大家都懂。

2. 姜子牙的夫妻問題

姜子牙雖然娶了老婆,但仍然不改原來的生活習慣,眼裡也沒有老婆,難怪他老婆一天到晚嫌棄他,他東西賣不出去一回家就怕老婆,兩個人都很有問題。

當然故事這樣安排,也暗示了姜子牙可能本來就沒有娶老婆的命,這樁婚事是宋異人替他安排的,象徵了他下山後為了迎合世俗而做的「違心之道」,既然是矯情之作,當然不可能長久,所以兩人的夫妻關係也就隨著姜子牙逃去西岐而結束了。

3. 姜子牙強下弱上

姜子牙算命而做官這一段故事,和女媧娘娘在故事一開始就派出的三大妖精之一——玉石琵琶精有關,也因為姜子牙大義除妖,而得罪了妲己,因而想出了興建「鹿臺」的主意。沒想到姜子牙上諫招來殺身之禍後,不像之前的忠臣良將選擇壯烈犧牲或起義造反,反而是拔腿就跑,難怪會被他老婆認定是個沒用之人。

其實這個道理和姬昌假裝糊塗吃了自己兒子的肉一樣,都是表面而已,對應到之前在哪吒故事中我們所取的《道德經》內容來看,他們都因為顯示了自己的柔弱之處而得以逃過一劫,反而那些硬碰硬的都成為「死之徒」了。

4.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至於周文王姬昌和姜子牙的共同之處,除了這點不顯自明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兩人都非常有耐心。姜子牙在下山後謹記師父的話,到磻溪這個地方隱居埋名,就為了等有一天文王親自拜訪。但他隱居也不是什麼都不做,每天除了釣魚,就是一直寫詩唱歌,唱到在他周圍的漁夫和樵夫都會唱了,自然就成了他的最佳活招牌。

如果沒有這些活招牌在外面遊走唱歌、讓文王聽到這些歌曲,我想姜子牙在溪邊坐到一百歲也不會有人來找他。而故事在這裡的安排也非常巧妙,讓文王在接近磻溪的路上,總共聽到三首不同層次的歌曲,一首比一首更加絕妙,在文王見到他之前,就已經塑造了他在文王心目中的地位,同時也展現了他的學問,真是高高招!

而文王第一次親自走了三十五里卻沒見到人,回去齋戒沐浴了三天才又帶著重禮拜訪,也可以看到文王的耐心與誠意,因此我為這個故事取了《道德經》中的這段話做註解: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治大國,若烹小鮮。」是很出名的一句話,為老子的「無為之治」做了最好的範例:煎魚的時候最忌一直翻動,所以身為國君也最忌朝令夕改、擾亂民生;最好的國君就是有耐心地等待時機,在最恰當的時機才出手,出手的次數越少越好,只要讓人民各得其所,人民才有時間去好好修德、不做危害的事,就像磻溪的漁夫和樵夫生活有餘、能吟詩唱歌,自然就人鬼各行其道、「人鬼殊途」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