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好好看] 清潔: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 Part I 清潔環境同時擦拭自己



一直有在追蹤三元生活實踐社翻譯的人智學相關書籍,在搬家的時候就知道他們即將出版這本《清潔: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不只完全對應我當下的需要,也讓我十分好奇「清潔」與人智學的關係,因此早早就進行預購,出版的隔天就拿到熱呼呼的新書了。打開後讓人欲罷不能,作者的真知灼見不但有一部分和我最近的搬家心得相互呼應,讓我看得點頭如搗蒜;更大一部分是翻轉了我過去對清潔工作的看法,現在我在清潔時,完全抱持著崇敬的心情了!

究竟「清潔」為什麼會和人智學扯上關係?作者Linda Thomas說得好,不是她來尋求人智學才得到對清潔的領悟,而是因為從清潔這個工作開始修練身心靈,才將她導引到歌德館的殿堂,沒錯,在接觸人智學之前,她就已經在這條道路上了,想了解「清潔如何變成一條修行的道路」,就得從她的經歷來領悟這一路心境的轉變。她說當年她也是誤打誤撞開始了清潔公司的創業過程,卻在工作的時候飽受人們的冷漠待遇,就像我們的功利社會認為清潔、打掃是低下的工作一樣,清潔工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然而她與其他清潔工不同的地方在於,她努力思考了以下三個問題:

1. 我要如何面對來自他人的冷漠、缺乏尊重和缺乏對環境的承諾?
2. 空間狀態對人們有何影響?
3. 透過我照顧空間的作為,可以為環境帶來怎樣的變化?

對於第一個問題,她描述了她如何透過「照顧空間」的虔敬姿態與真實氛圍的改變,最後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而我也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除了社會將清潔工與低學歷劃上等號外,還有什麼原因導致一般大眾對清潔工作如此鄙視?只是因為我們都不喜歡弄髒我們的手嗎?還是我們長期就對清潔工作不夠尊重?我個人蠻喜歡把東西清潔得乾淨整齊、亮晶晶的工作,像洗碗、擦玻璃、折衣服,但掃地、拖地、倒垃圾一直都不是受學生歡迎的清潔項目,更不要說打掃廁所了.... 那簡直就是籤王!

之所以不喜歡掃廁所,是因為我們通常會覺得被別人弄髒的廁所很噁心,但身為一個母親,我們從不會嫌棄自己小孩的尿片和便便,所以對於排泄物的接受與否,顯然和自己的心態比較有關。第二,清潔的項目往往不是只有自己使用,因此我們對於「幫別人清潔不是我弄髒的東西」就會有微言,相較之下,叫小孩整理自己的房間,他們通常比較認命,打掃家裡和打掃學校,後者往往變成一種懲罰,這是我們長久以來對「清潔工作」塑造出來的負面形象。

但搬到新家後,因為非常喜歡這棟建築,也滿心想營造出一個理想的家居環境,頭一個月我幾乎天天打掃,到現在一週打掃兩次,對我來說清潔不再是「佔用我時間」的必要工作,而是我願意主動去做的事情。那種心情就很像是「在幫自己心愛的寵物洗澡」一樣,如果家裡有愛車人士,相信大家都對他們洗車、打蠟的行為不陌生,當你將環境或某樣東西視如己出,那個空間就變成你自己一部分的延伸,如果你每天都會幫自己洗澡,那有什麼理由不清潔自己的家呢?即使這個空間還有其他人使用,你依然會努力想保持整潔,這就是作者想喚起人們的「對環境的承諾」。

她分享了一個讓她「愛上清潔」的故事,看完以後我也愛上了:

在一個修道院裡住著一位僧侶,他要做所有卑微的奴僕工作,例如洗碗、掃地、擦地等。他不介意這些,並且把所有工作做得盡善盡美,總是一邊工作一邊念著禱辭:「親愛的上帝,當我洗著這些碗時,請差遣您身邊的一位天使來清洗我的心,使我的心純淨。」或是,「親愛的上帝,當我打掃這片地板時,請派遣您身旁的一位天使來陪伴我,讓每一位踏在這面地板上的人都能被祢碰觸。」針對每一項工作,他都有一個禱辭,他持續做這些工作好多好多年。然後,有一天清晨,他醒來,得到一個醒悟。從那天起,人們不遠千里而來聆聽他的智慧開導。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孩提時代的一次經驗。在我們的小農場上有煤油燈,若沒有每天清理燈罩的玻璃,火焰的光芒就沒有辦法透出來。我想,那傳說裡的僧侶一定也會遇到這樣的情形。這麼多年來,這麼多的天使清潔、擦洗了他,他的智慧必然要閃耀煥發出來。我於是理解了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映照到自己的內在。

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忍不住說給孩子聽,以他們脖子上的污垢為例,我說如果你們每天洗澡時都沒有把脖子搓洗乾淨,脖子上的污垢就會越積越多,清潔其他東西也是一樣的。大家都有整理房間的經驗,我們都喜歡乾淨整齊的桌面,如果桌上只有一兩樣沒有放回原處的東西,收拾整理只要幾分鐘;但如果不放回原位的東西越來越多,到最後桌面被雜物堆滿,那就沒有人想整理了。所以時時清潔、保持乾淨是很重要的,這不僅是一個好習慣,更是每天的必要工作。

我又問孩子,我們常常對外面的人很好、對自己的家人口氣就很兇,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孩子以前就覺得很奇怪,但也不明所以。我說,這跟清潔是一樣的道理,在外人面前,因為接觸時間短,我們可以努力維持好的形象,有什麼不好的地方趕快「撿起來、掃乾淨」就可以了;但和家人接觸的時間太長了,總會有那麼一兩次被他們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久而久之,面對「堆滿雜物的桌子」,我們也不想去清理了,反正形象已經被破壞,就讓它爛到底吧!所以我們在家裡,就變成了一個「會走動的垃圾」,這些垃圾不是因為你沒洗澡、不愛乾淨,而是你打從心裡放棄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念頭。

我想起商湯在他每天早晨洗臉的臉盆上刻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幾個字,就是提醒自己要常常「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們有沒有勇氣與自覺去看到自己的缺點,告訴自己要努力改進呢?每天做清潔或總是維持環境整潔的人,對於「維持自身的好」充滿了動力,如果我們變得不愛打掃、疏於照顧環境,是不是某方面也暗示了自己降低了對自我的要求?我告訴孩子,從小在家我就很努力幫他們培養一些生活中的好習慣,但我發現開始上學後,他們因為其他同學並沒那麼做,漸漸地也不太做那些「麻煩事」了,我說好的習慣維持不容易,要放棄卻很簡單,一旦放棄了,要重拾之前的狀態就得費很多心力去努力「擦拭」,在還能夠用點時間就把燈罩擦乾淨的時候,他們是否願意努力維持火焰的光芒呢?

會留意環境是否維持整潔,是反省的動作;經常清潔、擦拭,是改進的動作,如果我們對環境有如此高的要求,對自己也會有所要求,因此清潔就變成一條修道的路了。再不然,利用打掃廁所的時候順便對馬桶告解自己的過錯也不錯,當廁所被打掃得一乾二凈,就好像我們已經透過自己的勞力幫自己贖了一部分的罪吧!相信這樣你家的廁所一定會越來越光亮潔淨的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