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好好看] 好書分享 Day 2



我發現我曾經看過的商管經典、人氣熱銷或勵志教養圖書都差不多消失在我的腦海裡.... 或許不是忘記了,而是害怕想起來=P 印象比較深刻的都是小說或繪本,而且我喜歡的同質性還蠻高的,要在這些故事裡挑選「喜歡」的來介紹實在難上加難,我最不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強迫推銷啊!

所以今天刻意地選了一本不算最喜歡但讓我印象深刻的書來介紹,就是已經50歲、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的《愛心樹》。這本書唯一可讓人挑剔的就是它的書名了.... 明明人家是寫《The Giving Tree》,為什麼中文要翻譯成《愛心樹》呢?如果它不是被放在汪培珽的英文書單裡,光看書名我想是幾乎吸引不了我從架上拿起來看的吧^^;
這本書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媽寶的故事,完。啊沒有啦,雖然講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媽寶生涯,但其中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好好體會的。像我第一次讀的時候就想到我媽、再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兒子,看到後半段已經忍不住悲從中來、老淚縱橫,結局真的讓人蠻心酸的,但樹的犧牲卻讓人看到不計回報的滿滿的愛,所以那個淚水除了有一點是擔心自己晚年生活的成分外,其餘的都是感動。

會想推薦是因為,我覺得這是一本給大人看多過給孩子看的書,因為大多數的成人都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同時可以往上看和往下看,感觸就會特別深。幾年前和孩子看這本書的時候,孩子的感想只有「樹好可憐」的單純想法而已,而我除了感謝父母外,也警惕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植物人」,沈醉在過度奉獻的自我滿足裡,問題是又過了好幾年,我似乎也沒有做得比「愛心樹」更好,到底孩子要到幾歲才能真正懂得感恩?這個問題我依然沒有答案。

當然,父母的付出並不求回報,但樹也只是想要快樂而已啊!在這一年花了不少心思、練習用靈性角度重新看待「植物」之時,再看一次這本書,才覺得作者用「樹」來隱喻父母角色也真是絕妙,因為植物受限於它的以太身,它的成長變化是有限的、循環的,所以它沒有辦法隨著小男孩成長而做出相對應的改變——它只能一直給出它僅有的,所以身為人類的我們,是不是能做出比「愛心樹」更好的選擇呢?

我們身邊的植物也是一樣,彷彿只能被人類予取予求,感謝大地之母對我們的愛不求回報,在我們問孩子為什麼不能珍惜與感恩之前,先讓我們成為懂得珍惜與感恩的人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