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自學] 小四春季課程 Week 4 地方探究01 - 認識香港


在畫地圖的時候,我腦海就浮現了我國二的地理老師,她每堂課就教一個大陸省份,完全不用課本!每次上課她走進來後,不說一個字就開始用一支粉筆畫出那個省的地圖,請注意,是和課本一模模一樣樣的地圖!然後標上主要城市、礦產、交通等,總之就是課本裡有介紹的東西,然後就講完了。我第一次上她的課就驚呆了,心想什麼?這樣就上完了!?然後翻翻課本,還真的耶!原來這就是地理(所以我喜歡的其實是地科,大誤XD)。
所以當我在畫香港的地圖時,其實非常希望能像那位老師那樣一派輕鬆地一筆就畫好,但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要你畫過就知道,香港的海岸線超・級・長的!為什麼我們不是上台灣,台灣的西海岸多平滑啊T_T美好的沖積平原和沙灘啊~~~然後又超・多・離・島!我只能說我盡力了,到後來小的都懶得畫了,畢竟孩子也是要跟著我畫工作本的,何必這樣逼死大家呢^^;

但只要畫過一次,孩子就會發現:香港好難畫!尤其是邊緣線,我請他想一想為什麼,隔天我們再一起討論,這完全是地勢的問題,從畫海岸線就可以知道,香港全部都是凹凹凸凸的山,包括那些離島也都是一個個的山頭,沙灘極少,平原只集中在西北部,所以平地少,城市異常擁擠、人口高度集中,這一切都是源自於它的地理環境。

用山海經的山經架構,我們看了香港的邊界、海陸分布,接下來就是看主要的山脈和河流。香港最高的山就是大帽山,和我們所住的地方息息相關,因為從我們家搭西鐵南下,第一個就要穿過大欖隧道。大欖隧道是香港最長的隧道,在這個隧道開通前,居民要走好幾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山的另一邊,所以在明朝之前,人們都是從大陸南下進入目前新界的範圍,最遠不會超過大帽山,我們家這邊所屬的元朗是發展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其他就是新界區的港口。

那麼南邊的香港島和九龍是什麼時候才發展起來的呢?當然就是租借給英國後,英國人重點發展維多利亞港才起來的,同樣的,香港島和九龍人沒事也不會翻山越嶺去新界,所以才慢慢形成兩邊不同的城市氛圍。但香港島和九龍實在太小了,香港人終於住不下了,所以選擇了「不用越過大帽山」的另一邊新界區來重新規劃,也就是有運河的沙田區,但近年來元朗區的新市鎮也越來越多,大家不難猜測原因是什麼了吧,因為還是不夠住現在通通都擠過來啦XD

因為我的重點是「元朗區」,所以我不打算在香港的其他面向上著墨太多,只挑選一些和我們周遭比較相關又簡單易懂的來介紹。至於香港十八區,我則簡單地將之與英國租借的順序和界線做個連結,算是唯一比較有牽涉到歷史的地方。基本上因為香港歷史我實在不是很熟,最多就只知道「香港」名稱來自於「沉香木」的出口而已,為了避免多說多錯,我選擇讓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P 明天我會帶他再去一次我們曾經去過的屏山鄧族文物館,只是這次看的重點不同,希望透過文物館的介紹,讓他(和我自己)更清楚元朗的發展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