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些新聞,就讓我想到許姿妙醫師在『病是教養出來的』書中提到的情感能力,如果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只注重智能教育,甚至將「學習」放在一切事物之前(很可惜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小孩回家要先做功課、準備考試,其他事情除了吃飯洗澡睡覺之外,都放到後面才做),忽略了孩子情感方面的照顧,那麼孩子長大後(放心,大部分中小學的孩子還不會輕易選擇自殺因為時候未到.....),人際關係疏離,感受不到世界的美好,因此對世界、甚至是自己的父母都不會有任何眷戀,說走就走,那麼之前十幾、二十年的努力,又有什麼意義呢?
華德福的情感教育,在許醫師的書裡解釋如下:
孩子的小學階段應該是在健康的情感基礎上去認識這個世界。情感教育不同於一般的自然教育,他是透過情感對外在產生的感受去全觀地認識世界。哥德說:「一個人只能理解自己所愛的。」所以情感教育必須以愛為出發點,而不是只有知識性的認識這個世界。這與一般強調的自然教育是不同的。能觸動情感的學習,才能讓孩子印象深刻。如果小學階段的學習是一種強迫性的學習,老師的教法不能讓孩子產生感動,就等於是在摧毀孩子對世界的興趣和熱忱。
有感而發的學習遠遠勝過填鴨式的強記,因為沒有情感的學習不能令人產生深刻印象,學過就忘,孩子也就完全無法對學習產生興趣。大約我這個年紀的人,聊起以前在中學階段學了那麼多的數學理化,拿來應付考試以後,幾乎都是「船過水無痕」,沒有留下任何意義。這種為考試而存在的強迫式學習,其實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我回想起以前教Noki認字,雖然是用遊戲方式進行,他還是玩過就忘;IB小學也採用很多元的方式盡量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他依然覺得無聊,可見我們大人覺得「好玩」的東西,未必能打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反而是他一直很有興趣的昆蟲、貝殼、恐龍等事物,因為喜歡,所以會一直想主動認識,我想這應該就是華德福所謂「有感而發的學習」吧。
基於這點,華德福從小學開始,就用藝術的方式來教孩子中英文數學,因為他們希望透過大自然的美及規律,不但讓孩子認識這個世界,更明白各種知識和世界有什麼樣的連結,感動於大自然的奧妙,自然更懂得尊重環境、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怎麼從大自然的規律步入知識的殿堂,我曾經在華德福數學的文章中介紹過,他們數學的教學方式完全令我折服,甚至讓我想把自己以前學數學的經驗丟到垃圾桶去XD至於語言的學習則是從故事入手,因為孩子要先被故事打動,才能把文字記憶下來;繪畫就更重要了,華德福小學開始教導的形線畫(Form Drawing)不僅訓練孩子的大小肌肉,更讓他們從圖案的規律、對稱性去潛移默化幾何的概念,因此華德福的學生即使上了一般中學,幾何概念也比其他學生要強很多。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身心靈平衡的自由人」,所謂「自由」指的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而不踰矩」,讓孩子長大後可以決定自己要做些什麼,而且為自己所做的後果負責。這過程需要21年的教養時間,以七年為一週期,剛好就是「身」、「心」、「靈」的發展時程(這個「靈」有點難懂,等我讀懂再來寫XD),我認為能像華德福教育那樣,既重視美的啟發又不偏廢智能的學習,是非常難得的事,所以我也非常期待Noki七歲邁入第二個時程的改變與成長,讓我們拭目以待!
節錄自 許姿妙 「病是教養出來的 第二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