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催Noki下樓吃晚餐時,我說︰「快點把玩具收好,我們要下去吃飯(這裡的飯指的是晚餐)了。」Noki回我︰「可是我不想吃飯。」媽媽我知道他指的「飯」是米飯的「飯」,所以從容不迫地回答︰「事實上,我們要吃麵。」正以為反將他一軍可以把他擺平時,他回我︰「那你要說去吃『麵』而不是吃『飯』!」後面又補一句︰「麵是你煮的,你自己要記得啊。」是是是,你當「管家公」還不夠,現在也要開始教訓起老媽來了。
事後我想,小孩子會學大人講話沒錯,但像這種「教訓人」的話,是不是應該要制止他,以免讓人覺得他沒大沒小呢?我想他並不是故意的,在他沒有能力分辨什麼話是大人才能說、小孩不能說之前,跟他說「小孩不能這樣講」,只會讓我變成我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大人而已。雖然這種單向的禁止很好用︰「你不能這樣講,因為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小孩不可以講這種話。」但小孩根本無法從這種禁止裡去摸索到什麼話才能說、什麼話不能說的規則,還是說我們需要從這種禁止裡去建立大人的權威?
於是我換個角度想,當我對他講類似的話的時候,其實也並不是想教訓他,例如當他某個玩具沒放回原位時我會講︰「你找不到XXX因為你上次沒把它放回原位,你放到哪裡去你自己要記得啊,不然沒有人有辦法幫你把它找回來。」我是好意想告訴他下次應該要怎麼做才不會重蹈覆轍,但在他的耳裡,這種話或許就充滿了教訓的意味。這種對話很常發生,我立刻就想到好幾個例子,都是在告訴他哪件事情沒做好後,又後補上 一兩 句這種碎碎念,突然我非常後悔,我覺得自己真是個嘮叨的媽媽,為什麼說他做錯事情還不夠,還要多補他幾刀,他學會這樣教訓人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常常以為自己是好意,小孩去院子裡玩不忘加一句︰「要小心喔!多喝水喔!」離開房間之前總要帶上一句︰「要關燈喔!東西收好喔!」一開始的確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提醒,但現在Noki已經會拉長尾音地回我︰「我會~我會小心~~」其實他們都知道了,只是偶爾忘記,為什麼我們要因此收回對他的信任呢?當他做錯什麼事情,點出來他做錯什麼就好,下次該怎麼避免,或許應該讓他們自己去想,而不是在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教訓」他們,不然就是要換個語氣,「下次要記得喔」遠比「你要自己記得啊」來得好多了,這個話,即使是小孩對大人講,也不會讓人有不悅的感覺,我想,這就叫「尊重」吧。
其實我又何嘗樂意當個嘮叨的媽媽呢?但從小在家聽慣了父母的嘮叨,自己慢慢也變成了一個這樣的人,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在家的時間長,對於生活瑣事的要求又比較多,不希望先生孩子因為忽略了細節而破壞了家裡的「規矩」,害自己又要急急去把東西恢復原狀,所以才會時時刻刻這樣緊張。但轉念想,這個家不是我一個人的,不是被條文束縛的「王國」,而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我會教他們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整齊、乾淨、有效率,但他們也可以選擇他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才對,這樣大家生活才會開心,如果連在家裡都還要為小事沒有做好而緊張,那也太可憐了,跟我生活大概會變得很痛苦吧!
所以我跟Noki講好了,每天睡覺前把房間玩具收拾好,一天兩次就夠了;我也提醒我自己,看到什麼事情沒做好,清楚地把那件事情說出來就可以了,不要後面再嘮叨抱怨個幾句,那真的很糟糕。我對家人做的事情,現在從Noki身上嘗到苦果了,孩子果真是像一面鏡子,而且遠比我們當年來的伶牙俐齒,希望我現在改變還來得及,畢竟自己講話技巧已經夠糟了,可千萬別再貽禍子孫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