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自學] 小四夏季課程 Week 2 地方探究02 - 錦田大馬路(北)


今天開始進行走訪錦田市中心和製作大馬路地圖的工作,分成兩天來進行。今天先做大馬路以北的參觀和記錄,明天做大馬路以南的,雖然平常我們都已經對這條馬路非常熟悉,但我相信如果沒有透過像這樣深入且仔細地觀察和記錄,很多細節其實孩子都是不以為意的。

從我們家沿波地路往北走到底,就是錦田公路,也算是「錦田市中心」的開端,以前我們從來沒有注意這條三叉路口對面是什麼建築,今天仔細一看才發現上面已經寫了「永隆」二字,甚至連馬會和錦田茶餐廳的那棟建築上也寫了「永隆樓」三個大字,歷史上的永隆圍現在只剩下掛滿了功名匾額的圍門一道,裡面是私人地方閒人免進,過去的我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永隆樓算是永隆圍西南方的一個角落,過了永隆圍的西邊,就是錦田郵政局,這個郵政局也有幾個值得讓人留意的地方:第一,它保留了傳統的郵票販售機,這個機器在元朗的現代化郵局已經見不到了;第二,它外面收信的郵筒是英國殖民時代保留下來的,據說整個元朗只剩下十個,這是其中一個,上面寫了「ERII」代表「伊麗莎白二世」,也算是件古物。這個郵政局我曾經多次進出寄信、寄包裹,裡面雖小但很有舊時代的味道。

過了郵政局,就是「城門新村」的範圍,錦田知名的莫里士先生(莫文蔚的爺爺)、羅三姑創辦的錦田福音堂都在這個範圍裡,只是曾被拿來作為福音堂和學校的鄭氏祠堂已經改建為現代村屋,整個城門新村里已經看不到幾棟舊建築了。在城門新村的南面有兩棟去年剛落成的改建建築:錦田鄉事委員會和錦田青年中心,這兩棟就是「錦田婦孺醫院」的舊址,現在錦田婦孺醫院已經搬到昨天經過的石崗軍營旁邊了。

這兩棟建築的北面應是後來遷址的「鄭氏宗祠」,是三進兩院的建築,從圍牆外往內眺望,還可以看到側旁的「通德堂」,想必對面的「通德學校」因此得名。在鄭氏宗祠宇通德學校之間,有個「錦田城門新村」的大門,緊連一大片空地,這裡已經是城門新村的西邊邊界了,路的另外一邊寫的已經是「泰康圍」的地址。

泰康圍的位置其實算在大馬路南邊吉慶圍的對面,但因為沒有緊鄰著馬路,因此較難被人發現。泰康圍和大馬路之間是錦田街市與熟食小販區,還有一個小小的遊樂場,街市再往西邊有一棟和永隆樓差不多規模的大樓(在錦田大概就屬這兩棟建築最高、最大了),錦田唯一一家藥局和超市就開在這裡,沿著超市門口一條往北的小路往裡走,才能見到泰康圍的大門。

泰康圍曾經和吉慶圍一樣是有護城河和四面圍牆的圍村,當時因為風水考量,圍村的大門開在西邊,和永隆圍的大門面向大馬路不一樣。現在的泰康圍只剩下一面圍門,圍牆和護城河都不見了,只剩下超市對面的停車場還叫做「泰康停車場」,到今天我才終於發現這件事^^;

過了超市後繼續往西走,商店就沒落了,只剩下幾家專供印度或巴基斯坦人買東西的小店,幾家寵物店和五金行似乎很久以前就關門大吉了。過了一個很大的垃圾站,就是救世軍的幼兒園和白普理中心,後者類似聖公會聖約瑟堂的社區服務中心,提供課程和社區支援服務。最後就來到了錦田蒙養學校。

錦田蒙養學校曾經是鄧家的一個宗祠,後來鄧伯裘把它捐出來做為學校,錦田蒙養學校就此誕生。蒙養學校門口那條路就叫做「錦田市街」,可能是以前頗熱鬧的一條街,一直走穿過錦田繞道就可以走到水頭村和水尾村,畢竟這一區是從水頭村和水尾村延伸過來,作為當時的主要幹道也是很合理的。這條路上還有一個「友鄰堂」,據說是用來紀念當時抗英犧牲的吉慶圍鄉民,又稱為「英雄祠」,我們走去水頭村看了一下整治前後不同的水道,就差不多打道回府了。

回程在錦田市街上一家新開的文青咖啡店吃了簡餐,有種新舊交錯的奇異感,最近錦田市打算要發展為「壁畫村」,我們沿路也欣賞了不少相當有水準的壁畫,感覺這個古老的地方慢慢也開始注入新的活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