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

[自學] 小四夏季課程 Week 1 地方探究02 - 錦田難民歷史與少數族裔


講完基礎地方建設,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錦田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錦田平原中央的石崗機場與軍營。

故事要從英國接管新界開始,英軍從大埔登陸,一路往西,到了林村(也就是接近大帽山與大刀屻之間的山谷)時,遭到鄉民激烈的反抗,一路打到大刀屻山腳下的石頭圍,是鄉民犧牲最慘烈的地方,後來鄉民往雞公嶺的方向逃竄,被英軍平息動亂,因此以前石頭圍附近的八鄉古廟裡建有忠烈祠來紀念這些鄉民,雞公嶺下也有義塚,對錦田來說這段歷史是件大事。
英軍掌管新界後,估計也是在鄧伯裘的協商下,因為歸還了吉慶圍鐵門而安撫了當地民眾,鄧伯裘甚至出錢興建石岡機場與軍營,準備讓英軍駐守在地。沒想到沒多久日本侵華,大批中國難民從北方逃難下來,新界首當其衝,原本五六十萬人的地方瞬間變成一百多萬人。英軍那時就從印度那邊調動了尼泊爾僱傭兵Gurkha過來,專門負責駐守邊境、防止中國難民偷渡進入。

這個Gurkha兵來頭並不小,如果大家有看過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對「東印度公司」應該不陌生,Gurkha就是受僱於東印度公司的僱傭兵,後來慢慢變成英軍的一部分。而在階級制度很重的印度及尼泊爾來說,Gurkha的階級還不低呢!想要做Gurkha必須要有一定的家世背景,通常都是一代傳一代,他們的戰績顯赫,還配有一把Gurkha刀,有點「特種部隊」的味道,是有品質保證的。

Gurkha和英軍入住後,不但在軍營裡有教堂、運動等生活設施,放假時因為需要娛樂,也帶動了錦田市中心的酒吧業,錦田的街市對面有一間我從來沒看過有開的酒吧,以前做的就是這些外國人的生意。除此之外,英國人很重視訂做西裝,軍營裡的軍官固定會在軍營入口的洋服店訂做衣服,所以這家洋服店已經經營了三代,到現在還有工廠在佐敦,像這種幫客人量尺寸的洋服店面,在尖沙咀還有很多,都是專門做經常旅居香港的外國人生意的,可以想見以前香港成衣業的繁華。

日本開始侵華後不久,香港也被日本佔領,日據時代石崗機場被改成難民營,專門收留中國的難民,隨著近代世界難民的增加,我也和孩子討論了一下難民問題,究竟難民來了我們該做些什麼?首先有無家可歸的人來住你家,你得先給他地方住,這就是「土地問題」,還好錦田有石崗軍營,可以給他們住;接下來你還要給他食物吃,不然他會餓死啊,所以就有「糧食問題」,本來錦田只有五六十萬人,現在變成一百多萬人,食物會不夠吃啊!

同時難民長途旅行,又餓又累,可能有受傷的、生病的,你總不希望他們在你家裡過世吧?所以要有醫療來照顧他們,同時防範傳染病,所以有「醫療問題」;最後他們住在你家裡,吃你的、用你的,平常難道閒著沒事做嗎?當然不行,大人要就業、小孩要上學,你必須培養他們新的維生能力,讓他們從難民身份變成國家的生產力,所以日本人很聰明,他叫這些難民在機場種菜種田,這下難民有事做了,也有糧食可吃了。

錦田本來就是以農業為主,逃到這裡來的人未必個個是農夫,所以不見得叫他們種菜就可以一次就上手。有個從上海過來的賀理士・嘉道理先生,深知「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的道理,就和他兄弟聯手一起成立了「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專門教人種菜,不但在機場和錦田菜站定期舉辦嘉年華或攤位,見到缺乏耕種力的婦女就送她們幾隻豬或雞去養,讓他們有辦法養家活口。

現在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是一個種植農作物、養雞,並以保育工作為主的地方,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經常帶他們去那裡玩,真的從來沒想過原來這一切是源自於「輔助難民就業」,而且是由一位外國人來做,真心佩服!如果說錦田人民要感念莫里士及羅惠德對醫療的貢獻,那麼也應該同等感謝嘉道理兄弟對農業培訓及輔助難民的貢獻。

到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前,在錦田居住了幾十年的Gurkha面臨解散的命運,為了讓他們回尼泊爾還有一技之長,賀理士先生輔導他們學習種田,也因此他被受封為爵士。Gurkha有些人回尼泊爾,有些卻留下來了,留下來的Gurkha利用自己的專業,從事保鑣或保安業,也有一些加入了當時在錦田新興的二手汽車業。

因為香港和九龍地小人稠,閒置空地較多的新界就淪為各式車場的安居處,由於地處貨運集散地,香港的汽車需求量很大,消耗量也很大,於是就有二手汽車轉手賣去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公司誕生,兩邊貿易做久了,就有一些巴基斯坦和印度人來了。現在這些二手汽車則賣到非洲去,所以錦田最近出沒的黑人變多了,橫台山甚至有「小奈及利亞」之稱,這些少數族裔占了錦田10%的人口,在香港就屬錦田的比例最高,形成這裡很特別的人文風貌。

從幾百年前的中國移民,到近期的外國移民,這些人種組成形態都在在影響了錦田的文化與產業結構。其實不光是錦田,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有這種趨勢,因為人的流動提高了,生活環境的變動也增加了,或許以後到處都是這樣高度融合的環境。換個角度想,我們家又何嘗不是錦田的「外來人口」呢?再過幾個月,我們又要成為另一個城市的外來人口了,除了當地人要如何接納我們這些移民外,我們要怎麼去適應並融入當地環境,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希望透過一次這樣的地方探究,能給我們多一點經驗學習如何認識新的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