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自學] 小四冬季課程 Week 2 動物 - 03蛇


回顧完蝸牛和甲蟲,這週我要介紹同時擁有蝸牛和甲蟲特性的動物—蛇。

先來說說蛇和之前兩種動物相似的地方 : 牠和蝸牛一樣沒有四肢,需要在地上滑行;和甲蟲一樣有外殼,所以不用背著笨重的家、可以靈活行動,但也就是這兩個不同點,讓蛇與牠們有顯著的不同。
還記得講到蝸牛時我們說過,蝸牛把全部的聰明才智都用在牠的殼上,所以沒有多餘的智慧放在其他地方嗎?蛇沒有用全部精力在外殻上,所以牠的石灰質都用來做脊椎骨了,外層只剩輕薄、細緻的鱗片,前者讓蛇能夠用肌肉牽動脊椎骨做大幅度的彎曲,後者能配合身體的縮脹做調節,彈性超好的皮膚不但提供保護色,還能讓蛇的肚子撐開,這一切都是為了吃下比自己還大的食物。

蛇的第一堂課,我們主要看蛇的骨骼與鱗片結構,同時複習三元性。我請孩子想一想,蝸牛的外殼和我們人身上哪裡的骨頭最像?就是一體成形的頭骨,所以蝸牛是頭部動物;而蛇的脊椎我們也有,主要是軀幹的部分,我們的胸腹就像蛇一樣也能伸縮並彎曲、轉動;甲蟲的腳和人一樣也分成三部分 : 上臂、前臂、手掌,大腿、小腿、腳掌,所以我們可以說我們有蝸牛的頭、蛇的身體和甲蟲的四肢,真是無敵啊XD

第二天我介紹蛇的構造,主要集中在頭部,包括牠的紅外線偵測器—頰窩、分岔的舌頭、可張超大的下巴,和蛇的獨門武器—毒牙。蛇不一定有毒,但有毒的一定有兩個長長的、中空的毒牙,有些蛇的毒牙可以收起來,有些不行。蛇之所以有毒主要是用來捕殺獵物,其次才是攻擊或自衛,要讓獵物不能動有兩種方法 : 一是讓牠癱瘓不能動,二是流血過多致死,所以蛇毒分兩種 : 神經性毒和出血性毒。

毒,是毒也是藥,我們中國人自古就知道「以毒攻毒」,而科學家將小劑量蛇毒注射到動物體內,讓牠們產生抗體,也就是解毒劑,所以毒是武器,也和醫藥有關。這邊我講了希臘神話裡關於蛇與醫藥符號的故事;也引據了山海經裡關於「巴蛇食象」的經文,與另一個人「貪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藉此形容人的貪婪;最後則回到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百步蛇神話故事,提醒孩子人對蛇祟敬與懼怕的心理,還有對於力量的追求,關於蛇的傳奇故事實在太多了,連埃及艷后我都只能略提一二而已。

山海經裡「巴蛇食象」的橋段算是我處心積慮舖的梗,因為北歐神話之後的語言課我就要來講山海經,算一算孩子的字感課上到那時候,應該也具有一點程度的古文閱讀能力,我想試試看讓他直接閱讀山海經,順便驗收字感的成效,同時也能與三年級的中國歷史脈絡接軌。不過我們還在動物課,所以這故事只是要讓下個動物出場而已,是的,下一位就是大象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