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巴蛇吞象」,所以我們就來介紹大象(咦)。大象是和之前介紹的三種動物完全不一樣的動物,但我和孩子都還算熟悉,因為三個禮拜前我們才剛從泰國看完大象回來,當時有餵大象、騎大象和幫大象洗澡,真實且親密地和牠們接觸過,所以這一季來介紹大象是最好不過的了!
故事就從回憶泰國之旅開始,介紹亞洲象和非洲象的不同,亞洲象比較溫馴,和人的關係也比較好,牠們是聰慧而感性的動物,這點毋庸置疑。因為講到大象和人的關係,我也介紹了台灣林旺爺爺的故事,最後念了《動物》這本書裡提到的「印度象坦布的故事」,描述野生象如何被人馴養的過程。
大象因為身軀龐大,必須用四隻強壯的腳才能支撐身體,所以用長鼻子和尾巴來代替手的功能,長鼻子不但像手一樣有用,味覺還很靈敏,可以聞到遠方的水和土裡礦物質的味道,這點最讓我吃驚。大象為了補充礦物質,會用鼻子和長牙挖土來吃,日積月累就挖出洞穴來,而且這洞穴還有家族性,這讓我想到Ice Age 3裡大象在洞穴裡玩的場景,原來是這樣來的啊!
關於大象的最後一部分要講的是草食性動物的消化系統,從牠的臼齒講到牠的大便,我們討論為什麼許多草食性動物都長得特別龐大,即使恐龍也是,為了「服務」這麼大的體型,牠們每天都必須花很多時間在吃東西上,而且吸收率不高,排便量很大,乍看之下實在不太符合經濟效益。不過因為他們吃的都是植物,糞便也不臭,所以經常被人們拿來利用,像泰國人拿大象的糞便來做紙,非洲人會用牛糞蓋屋,也算是另一種人與動物間的關係。
這一季的動物課重點,從一開始的骨骼系統,慢慢轉移到消化系統。講到動物的消化系統,我就忍不住想到牛的四個胃,所以接下來會繼續介紹草食性動物裡的翹楚-有四個胃的牛,然後再來介紹肉食性動物喔=)
*補充:在提到非洲象因為比較具有野性、不像亞洲象溫馴,所以能被人訓練來工作或表演的都是亞洲象、沒有非洲象時,我們也討論到「學習的態度」。一個人如果聰明但並不想投入學習(非洲象),外人也勉強不來;當然非洲象的野性與防衛心理是環境使然,但坦布的故事無疑在告訴我們,不論是人還是動物,在建立關係時「信任」都是第一道門檻,好的性格對於學習效果絕對是有所助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