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第二季動物課的前一天,孩子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十分煩惱,晚上備課時拿起我準備好的故事,發現這故事恰好映射出孩子當時的心境,只能搖搖頭說這一切都太巧了,不論是這故事好像預謀好地來到我身邊,還是類似事件早就在我預期中準備發生,我非常確定的一點是,如果不是我對動物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準備,我也沒有機會讓這個故事與我和孩子相遇,怎麼說呢?
Charles Kovacs老師所著的《動物》,是完全以Rudolf Steiner的人學觀點與世界觀來闡述的動物課,介於動物寓言與生物課之間,坦白說我一開始並無法掌握到這門課的「精神」到底在哪裡。沒錯,我們希望讓孩子能關注到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三元性、對動物多點認識,但這些都是教條與形式而已,一直教到第一季動物課的最後一個動物,我才覺得我好像懞懞懂懂有開始抓到一些感覺-我覺得我終於開始以人性化的視角來看動物了,在那之前,不論動物對我來說多可愛還是多奇特,都只是動物而已。
蝸牛課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還沒覺察到動物課的真正任務之前,我只是單純想用蝸牛作為第二季動物課的開頭,然後就想起了國小六年級合唱團唱的一首歌「小蝸牛」。當時只覺得歌好聽,後來才知道原來「小蝸牛」的詞就是楊喚所做的童詩,難怪歌詞特別有意境,配上許常惠老師譜的曲,把蝸牛的心境完全顯露出來,寫得真是太好了!所以我決定把這首作為開場,讓孩子去猜猜它在描寫哪個動物: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走路,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爬樹,
慢慢地,慢慢地
不急也不慌。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旅行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爬樹,
慢慢地,慢慢地
不急也不慌。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旅行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旅行,
到處去拜訪,
拜訪那和花朵和小草們親嘴的太陽。
我要問問他:
為什麼他不來
照一照
我住的
那樣又濕又髒的鬼地方?
到處去拜訪,
拜訪那和花朵和小草們親嘴的太陽。
我要問問他:
為什麼他不來
照一照
我住的
那樣又濕又髒的鬼地方?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走路,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爬樹,
慢慢地,慢慢地
不急也不慌。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旅行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爬樹,
慢慢地,慢慢地
不急也不慌。
我馱著我的小房子旅行
歌詞的第一段是緩慢平靜的調子,你可以感受到蝸牛的從容,仿佛你就跟著他在踱步爬行。到了第二段曲子突然變調,正好最近在跟孩子介紹大調小調,所以可以討論這邊變調帶來什麼樣的感覺?蝸牛開心嗎?他不但不開心,甚至還有點哀怨呢!雖然他平常看起來都溫吞平和,但原來他對自己背的這重重的殼還是不太滿意,他羨慕花朵和小草,他喜歡太陽、但事實上他卻無法親近它(生理因素),所以在第二段一整個變調裡,唯獨「太陽」二字恢復原來的主調,這裡用來表現的是戲劇技巧了。
比楊喚的詩更高一著、也是我最欣賞的,就是第三段重複出現的主調,雖然剛才蝸牛「貌似」慷慨激昂跟太陽抗議,但他馬上又回到平靜的狀態,繼續默默地、認命地背著房子走路,讓人不禁莞爾:這不是和很多人一樣嗎?你覺得蝸牛這樣是可悲還是可敬?似乎兩面都可以,下一個故事更讓人看到蝸牛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的兩面性:
相傳,在很久遠時期,造物主造出的蝸牛本沒有殼。蝸牛剛生下來沒多久,就可以自由的走動爬行,行動起來也很迅速。但是,一遇到棘草,蝸牛馬上就緩慢下來,小心翼翼地害怕被棘草的刺,扎傷自己的身體。在遇到狂風雷雨,蝸牛也會很自覺的停止下來,害怕被劇烈的大風吹走。
漸漸的,蝸牛的腳步變得遲緩下來,而且每走一步,都要膽戰心驚地左顧右盼,因為牠總是害怕自己受到傷害,牠總是在害怕之心的奴役下,變得沒有主見、不敢面對現實,失去了向前方努力、再多走一步的勇氣。
而且,蝸牛強烈保護自我的意識,漸漸的溶到生命的深處。前方,對牠永遠遙遠,於是前進的勇氣徹底地被摧毀。因為牠害怕自己受到任何的傷害,只想保護自己,而不敢承受一丁點的痛苦,害怕的心理,就像一層雞蛋殼一樣,漸漸地長在脊背上,而且越長越大,大到能把整個蝸牛,都覆蓋起來。每當遇到麻煩時,蝸牛首先會在第一時間,完完整整的縮進這層殼中,心甘情願的做害怕的奴隸,而且非常依賴這所謂的保護殼,甚至對它畢恭畢敬!
從此,蝸牛完全失去了主宰生命的能力。每天,都拖著這樣一個笨重的殼,緩步行走,牠也完全迷失了,完全想不到要去修改自己不好的生命境況。反而,沉浸在這層窄小的空殼中,並把它當成自己的窩,再也記不起自己先天生命的本來面目了。
這個故事剛好可以應用到我孩子的事件上,孩子聽完立刻對蝸牛產生了認同感:沒錯,害怕可以讓人謹慎、遠離危險,但同時也遠離了樂趣和自由,就像雙面刃一樣,過猶不及;更重要的是,不要老是像蝸牛一樣耽於安逸的舒適圈不願出來,失去了做自己主宰的勇氣,不然就要像這世界上千千萬萬的蝸牛一樣,認命地匍匐前進了。
第二天,我們來好好認識蝸牛的構造,本來抓了一隻小蝸牛想觀察,沒想到他卻躲在殼裡不出來,只好再把他放回去。這次我不讓孩子寫一大段的「記敘文」了(但記敘文訓練的效果不錯,在之後的遊記等作文中,有看到孩子顯著的進步),我希望讓他練習「做筆記」-把上課聽過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記錄在工作本上,為避免有些關鍵字被他寫錯,我還是會簡單地寫在圖上,但我要求他要詳實地把介紹寫上去,如有缺漏也沒關係,隔天重述時我可以再提點他補充,當然,我是鼓勵他盡量寫的。
換個方式,希望這樣的上課方式更有效率,也能讓他上課時更專心,至於他到底記得多少個名詞,其實一直都不是重點,經過這次經驗,我深深明白了書本底頁Charles老師所講的那段話:
我們藉此再次嘗試教導道德觀,讓孩子們學習喜歡「善」的美麗事物,而嫌棄「惡」的醜陋,這些古老圖像傳達出的道德力量比起任何道德說教都更為強烈。
我個人則是特別喜歡Charles老師對蝸牛的看法:蝸牛在造殼上用了他全部的聰明才智,所以沒有聰明可以用在其他地方了,說不定他如果不造殼,可以變得更有智慧,但他不行,因為他是蝸牛-他太害怕了,這對他來說或許是最好的選擇,但未必會是你的=) 所以請把你的聰明才智用在正確的地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