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自學] 小四冬季課程 Week 1 動物 - 02甲蟲


雖然我們動物課的第一個動物是從害怕成疾的蝸牛出發,但馬上要來敗部復活一下,免得小孩心甘情願地想繼續當可愛的蝸牛,所以我從「軟軟的身體」出發,來看看另外一種動物會選擇如何保護自己呢?

甲蟲的小時候也是胖胖軟軟身上沒有任何遮蔽物,為了保護自己,他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都躲在地底下,但是他在長大成人的時候做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決定,並讓他與蝸牛的命運有天壤之別-就是他並沒有讓害怕成為他的主人,而是決定要拿出勇氣往前走!
他把蝸牛的外殼拆成一片片的盔甲,包覆在他的身體上,讓他即使沒有移動的家,也不怕風吹雨打;有些甲蟲的勇氣甚至化為頭上的角,可以用來搬運、挖洞和打架。因此日本人非常崇拜獨角仙和鍬形蟲,許多武士的頭盔上都有模仿鍬形蟲的尖角,並視獨角仙為昆蟲裡的王者,在台灣被日本殖民的時候,就有不少獨角仙和鍬形蟲被賣到日本去,我和孩子曾經在香港買過日本的紅眼獨角仙來養,當時還以為日本是獨角仙盛產國呢^^;

甲蟲除了獨角仙和鍬形蟲為人所熟知之外(剛好家裡各養過一隻彩虹鍬形蟲和紅眼獨角仙),還有金龜子、糞金龜、瓢蟲、天牛等種類,是昆蟲裡面種類最多的。埃及人喜歡的「聖甲蟲」據說就是以糞金龜為藍本,他們看到糞金龜將地上的泥土堆成球在推,覺得他們是太陽神的化身(泥球=天球=太陽),而且因為糞金龜會在泥球裡產卵,溫度高了就會有幼蟲孵出來(一出生就有食物吃),所以更被埃及人視為「重生」的象徵。埃及人的太陽神有好幾種化身,其中一種就是以甲蟲為臉的太陽神凱布利,每天都推著太陽從東邊出來,由此可見糞金龜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

從肥肥軟軟的雞母蟲(甲蟲幼蟲的泛稱)到各種不同的甲蟲成蟲,都讓人難以想像這中間到底是如何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的.... 像這種幼蟲與成蟲長得完全不一樣的過程,我們稱為「完全變態」。而我們在大部分的昆蟲身上,最容易看到動物的「三元性」:頭/胸/腹、前肢/中肢/後肢、每隻腳都可以分成腿節/脛節/跗節,小孩說人的身上最難找到三元性,我倒是覺得不見得,這是個不錯的切入點,下週可以再從這邊討論看看。

現在每天上課之前,孩子都會先拉小提琴,我們「順便」進行發聲練習、唱歌和吹笛子。今天唱「小蝸牛」的時候,我突發其想叫孩子背著我的瑜伽球模仿蝸牛走路,他說:「好重啊!」一不小心往後滑,反而變成糞金龜在推球走了XD我說所以你看當蝸牛不輕鬆吧!如果是你要背這麼大的球,恐怕都不想走路了。

在複習蝸牛、要他想像如果他要背自己的殼應該有多大時,孩子也很自然想到分數課裡「山怪比力氣」的例子:「就像越大的山怪如果要用同樣的力氣,就要舉越多石頭一樣。」很好,這就是「擴分」的概念,我想他已經懂了=)

延伸閱讀:地面地下/邱承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