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華德福] 2017-18慈心華德福師訓二年級 Month 8

      這次的筆記我真的要說聲抱歉....因為關於「自由的哲學」,我實在一個筆記都寫不出來^^;怎麼會這麼「慘」呢?我自己也始料未及,看不懂就算了,上課的時候腦子也在打結,為什麼「人的普遍智識」有讀書會,「自由的哲學」就沒有呢?雖然用這本書開讀書會也是件艱難的工作,但我個人認為如果想讀懂這本書,真的有這個必要啊!(寫完這段話後,我突然興起了想開網路讀書會的念頭....)

      之所以連寫筆記都有這麼大的困難,我覺得有幾個原因:第一,我沒什麼哲學背景,前半部Steiner講的許許多多例子和論證,我根本有聽沒有懂,連基本論證都搞不清楚,怎麼搞懂Steiner想證明什麼?上完師訓後我自己很快把書翻完了,到最後才發現Steiner似乎是一元論者!?那之前我在看書的時候所採取的預設立場就全都錯了,這嚴重影響到我去理解他的意思啊^^;
      第二,雖然有些字句老師覺得平易近人,我們應該比較容易理解,這次上課才會只挑其中幾個章節來講,但我上課時聽完老師「平易近人」的例句,才深深發現老師的「平易近人」與我的「平易近人」有非常大的差距,例如下面這段話我足足花了五分鐘,才弄懂它到底在講什麼:

p. 113    "人們可能會受到這樣的誘惑,在情感生活中看到一個元素,它充滿現實,比對世界思考著的考察更加豐富。"

      好,老師說大家應該都很清楚這段話在講什麼,於是開始進行其他解釋,我卻一直想問:那個元素是什麼?為什麼都沒有人問??我只好一直想一直想,後來才想到:他是不是在說「情感生活中也充滿了現實世界的各種元素」?這到底是翻譯的問題還是德文文法的問題!?我對於這一系列硬皮書的華文翻譯小組的怒氣真的到達了最高點.....如果你要說逐字翻是因為要忠於原著,結果因為逐字翻字搞得語意不全、讀者抓不到作者的原意,這樣還可以說是忠於原著嗎?所謂的「忠於原著」應該是以「把作者的原意完整的翻譯出來」為第一優先,「貼近作者用字」為第二優先才對,如果我只是把德文逐字翻譯成中文,那我用google翻譯不就好了嗎!?

      第三,同樣的一段話,我有自己的理解,卻無法理解老師的解釋^^; 這個衝突發生在第六章節的第一段,老師試圖用台下觀眾看台上演員的例子來說明「主體」和「客體」,客觀地看、沒有加入任何感情,稱為「我」(客體),有內在參與的觀看則稱為「吾」(主體),這對我來說簡直匪夷所思,因為我理解的客體(感知)和主體(吾),應該是發生在同一個場域、同時發生,是不能分割的,那又怎麼可以說前面那種情況下只有「我」、後面那種情況只有「吾」呢?

      下課時我去找老師討論,老師並沒有說我理解錯誤,但也不覺得這跟他們舉的例子有什麼衝突,有這樣的先例,我很擔心我很多地方沒有理解正確,那我在錯誤的理解下對於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會寫下多麽偏差的筆記,就更令人擔心了....。所以這次我要說抱歉,為了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我沒有辦法寫下任何和「自由的哲學」有關的筆記,倒是六到九年級的數學和外文課非常實用,我可以好好地做個紀錄,和大家分享!

  • 六到九年級的數學課

        老師一開始先跟我們分享之前數學外師來台演講的分享,尤其是破除了幾個迷思:

1. 不一定每個課程都要說故事,有故事很好,但不要為說而說,故事內容應有實質的數學意義
2. 數學不一定每個東西都要和現實世界做串連,因為有些抽象觀念很難找到具體實證 ex. 負數


      然後老師開始介紹六到九年級的數學課內容,其中六到八年級是以「用思考發展情感」為原則,九年級以後則是「用意志發展思考」,所以配合課程設計的活動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六年級從徒手幾何進入尺規幾何、練習逆算,就是為了接下來的代數做準備,進入代數就是正式進入了抽象思考的階段,要學習處理「看不到的東西」,利用數學方法從「已知」進入「未知」;九年級以後是用意志發展幾何,所以在教排列組合的時候就要讓學生練習「重複操作」,透過「重複操作」讓學生用意志工作,會有一種很爽快的感覺。

      不過我在這堂課學到最重要的卻是針對不同程度學生的課程設計:假設一班裡面有1/3的學生是屬於一聽就懂的聰明型,1/3是屬於能按表操課的正常型,1/3是屬於學習速度較慢的緩慢型,那以一個小時的課程來看,他會上20分鐘的課,留40分鐘來練習,其中聰明型會在下課前10分鐘做完,正常型會在下課的時候剛好寫完,緩慢型就必須寫完再下課,因為他是不出回家功課的,所以如果真的寫太久寫不完,老師才會讓學生帶回家當回家作業,這個方式蠻值得作為參考的標準的!

      還有有人問「如果學生沒興趣怎麼辦?」老師回答:學生沒興趣,通常是因為老師給的東西超過了學生能力所能負擔的,這句真的是經典名言,要裱起來XD

  • 六到九年級的外文課

        這次的外文課也是走實用路線的,首先從「閱讀」開始,介紹了不同年級適合的讀本,關於閱讀老師會著重在先念一次給小孩聽,然後用口頭或紙筆問孩子故事內容,看他們懂了多少,有時候問答的內容就可以改寫成summary,順便做句型或寫作練習;至於「文法」,老師會用很多句子去找出裡面文法的關聯性、找出規則,這邊因為重點是在「理解」,所以是用中文討論的,會讓學生在工作本上整理出文法規則;我後來另外問了「寫作」的部分,老師說他們是從「仿寫」開始,也就是「照樣造句」,我看了工作本上的幾個例子,真的都蠻有趣的!


        這次無獨有偶地,是許多方面的老師都提到了「戲劇」的重要性,其實不知道為什麼,我也一直對戲劇很有興趣,不是自己想演,而是越來越發現戲劇對兒童發展的正面影響,所以很想讓小孩也能接觸戲劇。之前有個很有名的戲劇老師David Anderson,每次在香港開課我都沒辦法去上(因為是連續好幾天的整天),我只好自己去報了另外一個兒童戲劇導師的課程,三月中開始,看能不能從中獲益。等兩個小孩都上小學後,我希望能再有機會去上他的課,畢竟大師就是大師啊!

2 則留言:

  1. 來朝聖XD
    謝謝翊馨的筆記!
    想知道翊馨是不是有申請錄音呢?還是一回到可以工作的地方就立馬記錄筆記?覺得每次想寫回憶課程筆記都已經不知道隔多久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沒有申請錄音耶.....因為我沒有信心回來後還有時間可以再聽一遍XD所以我都會趁自己記憶猶新的時候趕快把筆記寫下來,原則上不要超過一個星期....不然真的會無限期拖下去的喔!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