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自學] 小三夏季課程 Week 6 建築02 - 中國傳統公共設施


上週五走訪了同樣曾經是圍村的水頭村、水尾村,昨天則走訪了屏山文物徑,這兩者的共通點是同樣都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鄧族發祥地,而現在都改建成現代民居只剩下當年的宗祠和書院散落在社區中,需要在大街小巷裡穿梭去尋找古蹟的身影。

水頭村、水尾村離我們家相當近,也記載了一段歷史,當時因為沿海的海盜肆虐,政府為了打擊海盜,下了搬遷令,沿岸二十里之內不准住人,而當時政令來得太匆促,許多居民來不及帶著細軟搬走,「錦田樹屋」就是這樣一棟被留下來接著慢慢被榕樹吞沒的房子;有些人甚至因為失去了維持生計的工具而餓死,弄得民不聊生,後來有兩位官吏上書陳情,希望皇上能撤銷搬遷令,其中一位在陳情書送到之前就過世了,成了死諫,後來皇上終於取消了搬遷令,當地人民也蓋了廟來紀念他們,這大概就是水頭村、水尾村的歷史背景。

談到屏山文物徑的歷史,就沒那麼悲哀了。大約一千年前,有個姓鄧的人從山西來到了元朗這個地方(錦田、屏山都算是元朗的範圍),在這裡開枝散葉,而鄧氏的後人都很爭氣,各個在國家考試中都屢創佳績,所以出了很多官,使得這邊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吸引更多後人在這邊發展,當然,傳統中國人就會說因為這裡地靈人傑、好山好水好風景等等原因,包括錦田曾經在某次中國饑荒時,一口氣捐出一千石米而獲得「錦田」的稱號(別的省都只能捐出二三十石的米),屏山這個地方則有很多當時達官貴人的遺跡,包括彰顯一品官位的鄧氏宗祠(錦田也有一個,但屏山的比較大)、愈喬二公宗祠(翰林書院兄弟檔,也有幾品官階)。

另外錦田、屏山最有名的就是書院了,因為這邊的人很會讀書嘛~加上傳統中國人都重視讀書,所以書院、私塾都有,也各有特色。以我最喜歡的錦田的二帝書院來說,人家地上以前可是鋪著白石啊!所以在二帝書院唸書的都叫「白石巷子弟」,書院不像宗祠有很多裝飾,風格素樸雅緻,格局可以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的庭院可以看到藍天、花鳥,還有以前的桌椅可供我們坐在那邊想像古人風采,我真是愛極了~屏山的覲廷書室則是我見過裝潢最華麗的一間學校,甚至超越宗祠的裝飾程度,大家真的有在認真唸書嗎^^; 因為這間學校就在一品官的宗祠附近,有時候會請來有名的老師坐鎮,老師來了要住哪裡?當然要準備房間給老師短暫停留,所以覲廷書室的隔壁是清暑軒,當時的華夏豪宅!不只老師可以住,來訪的達官貴人也都住在這兒,理所當然書室也要一併裝潢得富麗堂皇了~在這裡,不但可以看到很多藍色的裝飾,還有我唯一看過有金色裝飾的神壇!清暑軒也難得開放,裡面的格局真是太有趣了!

最後我們從屏山的上璋圍離開,除了看圍村以外,我還要求孩子觀察中國傳統的公共設施,在上週建築課一開始,我讓他看書了解古代龐貝城的城市架構,再來與中國圍村做比較,結果發現中國人如果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會以哪個公共設施做首選呢?答案是神廳/祭壇,這和我們舊約聖經中上帝指導Moses蓋的tabernacle不是一樣的意思嗎?可見過去的人有多麽重視拜拜、祭祀這件事情啊!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公共設施?在上璋圍這邊我們可以看到古井(水尾村也有)、社壇、宗祠、書院,沒錯,對中國人來說,除了拜拜,第二件重要的事情大概就是唸書了吧-_-雖然我們崇文也崇武,但和西方人的超大體育場還真的有天壤之別啊.....

因為上課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走路、拍照和畫畫了,講述的內容也以口頭為主,實在沒什麼機會再透過板畫做教學;這次我也改用「作業」的型態讓孩子自己去觀察、整理,例如「比較宗祠和書院不一樣的地方」、「中國傳統的公共設施」等,只能說孩子自己做的答案很難讓人滿意,但也還是要讓他嘗試、並放手讓他去做吧.....總是要先有個開始,才能慢慢追求進步啊^^; 孩子,請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