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人智學] 自由的哲學 讀書筆記 - 最後的問題 一元論的推衍

之前說過我覺得Steiner在第十四講的最後一句話放了個大彩蛋,就是要大家接著往下看「最後的問題 一元論的推衍」,但這一章節不知道為什麼,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一直在鬼打牆^^; 這一章節到底是整本書的總結整理,還是Steiner想表達什麼?什麼才是他最後的問題呢?人的行為動機、生命的目的不是都被他解決完了嗎?還有什麼最後的問題?

一直到我這次師訓的時候感覺被老師打通了任督二脈(好啦也不知道真的是被老師打的還是冥冥中自有註定,詳情請見我之後的師訓筆記分享),回來後居然發現可以好好閱讀了!?然後才發現這所謂「最後的問題」原來是另一個彩蛋啊..... Steiner就是要跟大家說,念完我這本自由的哲學,你應該要繼續閱讀我後面的著作以了解更多關於靈性的感知世界才對,這真是高招啊高招..... 都講得這麼明白了,我們還能說不嗎XD

果然是學無止盡啊!

(最後的問題:我們是否有理由去期待,人在感官之物以外也能夠「感知」到靈性之物?)




===== 2018/05/31 [最後的問題 一元論的推衍] 筆記整理=====


人和世界的關聯

1. 世界是「可經歷的思考著的觀察」與「感知的豐富多樣性」的統一體,也是人的認知衝動所要求的東西(p.251 第7行)
2. 人透過現實性與世界相連,這種關聯只是中斷於我們的感知(p.251 倒數第6行)
3. 如果人沒有看到自身和世界的關聯,就會誤以為他是「真正獨立存在的存有」=單子,並尋求其他方法獲得世界的資訊,而出現「感知假象」=有機組織所決定的假象(p.252 第1行)
4. 只有通過直覺式的思考體驗,人才能找到他在宇宙中的全部生存(p.252 第6行)


  • 小結:思想毀滅了感知的假象(p.252 第8行)

-----

思想的現實性

1. 思想毀滅了感知的假象,並將個體化的生存加附入宇宙的生命之中。(p.252 第8行)
2. 思想包含了客觀感知的概念世界統一體(ex. 這是一朵玫瑰),也在自身中包含了我們主觀人格的內容(ex. 玫瑰很浪漫、玫瑰很貴),因此思想給予我們關於現實性的真實型態。(p.252 第9行)在感知與概念的聯合關係中整個現實得到了促成。(p.253 第10行)
3. 我們透過規則化的思想把握世界的關聯:有一個原初存有依據邏輯法則建造了世界,而我們行為的理由可以在原初存有的意願中看到。(p.253 第6行)
4. 只要我們在概念的抽象形式中考察到那種貫穿和確定了感知的合規則性,事實上我們就在處理某種純粹主觀之物,但概念並不是主觀的,它是借助思想被添加到感知之上的。(p.253 第10行)
5. 概念是現實的一部分,是感知無法企及的;它是經驗,但不是由感知所促成的經驗,感知到的東西只有在與自然的實在關聯中才可能發生。(p.253 倒數第6行)
6. 感知是現實性中的客觀所給予的部分,通過直覺,概念是現實中主觀所給予的部分。(p.254 第3行)
7. 我們靈性的有機組織將現實分割成感知和直覺兩個要素,兩者間的關聯合乎規則地被加附入宇宙的感知,才是完整的現實。(p.254 第5行)

  • 小結:現實包含在思考著的觀察中,這種觀察考察概念和感知的關聯整體。(p.254 第12行)

-----

討論命題:通過我們的認知,我們也可以在觀念上獲得那種我們實在地經歷到的東西。(Steiner不認同)

1. 思想既不是主觀的,也不是客觀的,而是囊括現實性的這兩方面的原則。(p.254 倒數第4行)
2. 在經驗的範圍內,我們通過思想克服了單純感知的片面性(主觀?)。(p.254 倒數第1行)
3. 我們不能通過抽象的、概念式的假設(純粹概念的反思)去挖空心思地想出現實之物的本質。(p.255 第1行)
4. 一元論相信我們「生活」在現實之中,因此它沒有從單純抽象的概念中編織形而上學,因為它在自在的概念中只看到了現實性的一「面」,這一面對感知是隱而不顯的,並且只是在與感知的關聯中才具有意義。(p.255 第3行)
5. 一元論喚起一種信念:相信人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之中,不必在他的世界之外尋找一種不可經歷的、更高級的現實性。(p.255 第9行)


  • 小結:一元論將經驗本身的內容認知為現實之物,而思想具有力量確保這種現實性(p.255 第13行)

-----

一元論的世界概念

1. 二元論尋找插在人和現實性之間的主觀圖像中的現實性;一元論通過自己的認識把握處於真實形態中的現實性。(p.255 倒數第6行)二元論將神性的原初存有規定為那種滲透到所有人之中並且在所有人內在生活的東西;一元論則在現實本身中找到這種共同的神性生命。(p.256 第11行)
2. 一元論認為,世界的概念內容對於所有人類個體都是相同的。(p.255 倒數第3行)
3. 一元論的原則:一個人類個體會將一個他者看做與自己相同,是因為同樣的世界內容在他者身上充分展開。(p.255 倒數第2行)
4. 在一統的觀念世界中只有一個獅子的概念,A添加到對獅子感知上的概念,與B的是同一個,只是後者是通過另一個感知主體所把握的。(p.256 第1行)
5. 思想將所有的感知主體導入所有多樣性組成的共同的觀念統一體之中,一統的觀念世界在所有的感知主體中充分展開自己,如同在眾多個體中展開自己。(p.256 第5行)
6. 人如果只通過自我感知來理解自身,他就會把自己看作特殊的人;唯有望見那個在他內在閃耀囊括了所有特殊之物的觀念世界,就會在自身中看到絕對現實充滿活力地閃耀。(p.256 第8行)
7. 另一個人的觀念內容也是我的觀念內容,只有當我感知的時候,我會將之看做他人的觀念(在別人身上看見自己?只看見自己想/能看見的?),而當我一開始思考時,就不再將之作為他人的觀念了。每個人通過自己的思想只囊括了整個觀念世界的一部分,並在此範圍內,不同個體通過其思想的實際內容被區分開來,人就在自己的思想中把握到這個充滿所有人的共同的原初存在。(p.256 倒數第9行)
8. 二元論的抽象推理的神:叔本華的意志是被絕對化的人之意志力;哈特曼的由觀念和意志共同組成的無意識的原初存在是從經驗抽出來的兩種抽象的一個組合;所有其他以未被體驗的思想為基礎的彼岸的原則所談論的都是類似的東西。(p.257 第6行)
9. 所有對於世界的超越都只是一個假象,移植到超越世界上的原則對於世界的解釋,並不比處於世界之內的原則所進行的解釋更好,因為一個思維內容必須內在於這個世界,而不是外在於這個世界去尋找一個感知內容,思維與感知一道才構成了一個現實之物。(p.257 倒數第5行)


  • 小結:在現實中的生命被思維內容所充實,這樣的生命同時也是神之中的生命。(p.256 倒數第1行)

-----

行為目標

1. 創像的客體,只有當它們成為指向一個感知內容的表象時,它們才成為具有合理性的內容,並通過這種感知內容被整合進現實之中。(p.258 第2行)
2. 我們只能編出關於現實的「概念」,為了找到現實自身,還需要感知。(p.258 第7行)
3. 一元論在局限於描述感知、而沒有力求對感知進行觀念化補充的科學中看到一種不徹底性,它同樣將所有抽象概念看作不徹底的,因為這些抽象概念沒有在感知中找到其補充,並從未介入到包含了可觀察之世界的概念之網中。(p.258 第14行)-->超越我們經驗的客觀之物的觀念,構成一門單純虛擬的形而上學的內容。(p.258 倒數第4行)
4. 我們行為的目標同樣不能從外在於人的彼岸提取出來,倘若它們被思考,它們必須源自人的直覺。(p.259 第1行)也就是遵循著其道德創像。(p.259 第4行)
5. 人們使在行動中實現的觀念與一統的觀念世界脫離開來,並將之作為自己意願的基礎,因此在人的行為中充分發揮的是屬於此岸世界的人類直覺。(p.259 第5行)
6. 如果人超越了對於由自然母親預先提供的自然衝動的滿足,他就必須在自身的道德創像中尋找這種理由,除非他認為被他人的道德創像決定是更輕鬆的,也就是說:他必須放棄所有行為,或者依據規定的理由行動,這些規定理由是從他從其觀念的世界出發給予他自身的,或是其他人從他們的觀念世界出發給予他的。(p.259 倒數第8行)
7. 人必須從一種由他自己設定的、而不是由其他任何東西確定的推動力出發行動,不過這種推動力是以觀念化的方式在一統的觀念世界中被確定的,並通過人引離這個觀念世界而被轉化為現實。(p.260 第3行)
8. 一個觀念轉化為行動,就是通過人將觀念轉化為現實的實際轉化過程,在它發生之前,人必須首先對之「有所意願」,因此,這樣一種意願僅僅是在人自身中才具有其理由。(p.260 第5行)


  • 結論人就是其行動最終的確定者,他是「自由的」。(p.260 第9行)

-----

第一個補充:

1. 通過無偏見的自我觀察,自由才可以在人類行為的現實中被發現;它們被展現為觀念直覺的實現過程,人必然會認為他具有沿著朝向倫理直覺及其實現的軌道進步的天賦。(p.260 第12行)
2. 只是觀察自己並不能帶來關於自由的最終決斷,思想的本質屬性必須以自身為基礎,不然從倫理之物中流出的自由意識就只是一個假象的構成物。(p.260 倒數第3行)
3. 直覺的思想稱為被體驗到的人之內在靈性活動,以「體驗的方式」去理解思想的「這種」本質屬性,就等於對直覺思想之「自由」的認知。(p.261 第3行)人們也會看到被賦予自由的意願範圍。
4. 如果有人因為基於內在經驗能把一種以自身為基礎的本質屬性歸於直覺的思想經歷,那他就會認為行動著的人是「自由」的。(p.261 第7行)
5. 有效的經驗「在意識中」找到了直覺的思想,這種直覺的思想不僅在意識中有其現實性,也可作為出自意識直覺的行動標誌的自由。(p.261 第11行)

第二個補充:

1. 以純粹靈性的方式被體驗到的直覺思想要求,它在認知過程中做為以自身為基礎的體驗是不能被否認的;它要求,被體驗的思想與感知共同體驗現實的能力不能被剝奪,而不是首先在一個外在於這種體驗需要被推斷的世界中去尋找(後者將人的思考活動假定為主觀之物)。(p.261 第2段)
2. 人以靈性的方式進入並生活於現實之中的元素在思想中被標示出來,當感知的元素在思想中被把握,對人類的認知而言這種感知元素才獲得一種現實性規定。(p.262 第9行)
3. 在以直覺的方式被體驗到的思想中,人也作為感知者被置於一個靈性的世界之中;在這個世界中像人自身思想的靈性世界一樣作為感知與人相遇的東西,就被人認知為靈性的感知世界。「這個」感知世界與思想之間的關係,與感官方面感覺的感知世界與思想的關係是一樣的。(p.262 倒數第1行)正確被理解的思想--體驗已經「是」靈--體驗。(p.263 第9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