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適逢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重新開放參觀,我不想錯過這個歷史性的一刻,於是就幫我和兩個孩子早早上網預約了入場證,選擇在週四下午一起去參觀。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人智學] 自由的哲學 讀書筆記 - 最後的問題 一元論的推衍
之前說過我覺得Steiner在第十四講的最後一句話放了個大彩蛋,就是要大家接著往下看「最後的問題 一元論的推衍」,但這一章節不知道為什麼,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一直在鬼打牆^^; 這一章節到底是整本書的總結整理,還是Steiner想表達什麼?什麼才是他最後的問題呢?人的行為動機、生命的目的不是都被他解決完了嗎?還有什麼最後的問題?
一直到我這次師訓的時候感覺被老師打通了任督二脈(好啦也不知道真的是被老師打的還是冥冥中自有註定,詳情請見我之後的師訓筆記分享),回來後居然發現可以好好閱讀了!?然後才發現這所謂「最後的問題」原來是另一個彩蛋啊..... Steiner就是要跟大家說,念完我這本自由的哲學,你應該要繼續閱讀我後面的著作以了解更多關於靈性的感知世界才對,這真是高招啊高招..... 都講得這麼明白了,我們還能說不嗎XD
果然是學無止盡啊!
(最後的問題:我們是否有理由去期待,人在感官之物以外也能夠「感知」到靈性之物?)
一直到我這次師訓的時候感覺被老師打通了任督二脈(好啦也不知道真的是被老師打的還是冥冥中自有註定,詳情請見我之後的師訓筆記分享),回來後居然發現可以好好閱讀了!?然後才發現這所謂「最後的問題」原來是另一個彩蛋啊..... Steiner就是要跟大家說,念完我這本自由的哲學,你應該要繼續閱讀我後面的著作以了解更多關於靈性的感知世界才對,這真是高招啊高招..... 都講得這麼明白了,我們還能說不嗎XD
果然是學無止盡啊!
(最後的問題:我們是否有理由去期待,人在感官之物以外也能夠「感知」到靈性之物?)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自學] 小三夏季課程 Week 7 建築05 - 香港第二代殖民建築(上)
放了一個禮拜的假回來,扣掉農耕只剩下三天時間,實在很難安排跑香港島的行程。根據經驗發現即使是現場寫生,回來後還是得再做很多修補和加強的工作,加上這陣子天氣實在熱到爆炸,沒有人能夠在高溫的豔陽下揮汗如雨地好好寫生作畫,所以我決定把這週的行程集中、濃縮成兩次,一來節省交通時間和成本,二來把多出來的時間平均分攤為完成工作本所需的工作時間,讓我們在外、在內都能有比較高品質的體驗和成果。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人智學] 自由的哲學 讀書筆記 - 第十四講 個體與種屬
最後這一講非常短,也難得講得非常清楚,因為沒什麼需要重新整理的地方,我幾乎把後半段全部的文字都照抄下來了....。但這一講放在這邊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我總覺得Steiner還沒講完啊!他除了引述了一小部分之前花了半本書論證的「思考的過程」來告訴我們要如何理解他人外,重點都放在人要如何從種屬性走出來進入自由的靈,這麼重要的事為什麼反而講得那麼少啊!!!!(搖肩)
所以看完這個不太像總結的總結,後面「最後的問題」是一定要繼續看下去的;如果說這本書就像一部電影一樣,這一講的最後一句「這是一元論的結果」就是最大的片尾彩蛋啊!怎麼能不繼續看下一篇「一元論的推衍」呢^^; 史先生你心機好重啊~~~
===== 2018/05/17 [第十四講 個體與種屬] 筆記整理=====
所以看完這個不太像總結的總結,後面「最後的問題」是一定要繼續看下去的;如果說這本書就像一部電影一樣,這一講的最後一句「這是一元論的結果」就是最大的片尾彩蛋啊!怎麼能不繼續看下一篇「一元論的推衍」呢^^; 史先生你心機好重啊~~~
===== 2018/05/17 [第十四講 個體與種屬] 筆記整理=====
2018年5月16日 星期三
[自學] 小三夏季課程 Week 6 建築02 - 中國傳統公共設施
上週五走訪了同樣曾經是圍村的水頭村、水尾村,昨天則走訪了屏山文物徑,這兩者的共通點是同樣都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鄧族發祥地,而現在都改建成現代民居只剩下當年的宗祠和書院散落在社區中,需要在大街小巷裡穿梭去尋找古蹟的身影。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人智學] 自由的哲學 讀書筆記 - 第十三講 生命的價值
如果說上一講Steiner是用道義性行為來講述生命目的,那我想這一講他應該就是把重點移到個人的主體性上來講述生命目的了;但從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來論證人生命的價值/目的,倒是之前整個論證下來的小清新(我個人覺得),究竟為什麼要用人快不快樂來作為人生價值的判斷,他就沒有特別說明了....我猜測可能也是當時的一種主流吧.....?
人生到底是快樂多還是痛苦多,我也拿這個問題來問兩個小孩,土相的孩子毫不猶豫地告訴我「痛苦多」,我則提出與Steiner同樣的反駁:「那為什麼大家沒有因為痛苦多而立即結束生命呢?」但孩子的行為卻讓我產生另外一個想法:或許悲觀主義的人並不是因為痛苦多所以決定以道義性行為為生命義務去承擔,而是以「減少痛苦」為己任呢?就像土相孩子會因為許多事情他覺得很累、很麻煩、很無聊等所以不想做,結束生命會帶來巨大的痛苦所以他當然也不會選擇一樣,不知道Steiner如果面對像我這樣的論調,會怎麼用他的觀點來反駁呢^^;
人生到底是快樂多還是痛苦多,我也拿這個問題來問兩個小孩,土相的孩子毫不猶豫地告訴我「痛苦多」,我則提出與Steiner同樣的反駁:「那為什麼大家沒有因為痛苦多而立即結束生命呢?」但孩子的行為卻讓我產生另外一個想法:或許悲觀主義的人並不是因為痛苦多所以決定以道義性行為為生命義務去承擔,而是以「減少痛苦」為己任呢?就像土相孩子會因為許多事情他覺得很累、很麻煩、很無聊等所以不想做,結束生命會帶來巨大的痛苦所以他當然也不會選擇一樣,不知道Steiner如果面對像我這樣的論調,會怎麼用他的觀點來反駁呢^^;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札記] 和Noki對話
時不時還是要紀錄一下小孩講的話,其實都蠻有趣、也蠻發人深省的︰
Case 01
上週詠春課由Noki帶拳(教練每週都會輪流指定一個學生帶拳,並特別嚴格檢視該學生的動作),稱讚Noki做得很標準、已經打得到拳了,最後補了一句︰「不要驕傲。」後來教新動作時,教練刁他的動作刁了很久,下課他就很不開心︰
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人智學] 自由的哲學 讀書筆記 - 第十二講 道德的創像
雖然我本身不太能理解Steiner為什麼要另外用一講的篇幅來討論他的道德自然學說和進化論之間的關聯,但我倒是覺得最後一段提到哈默林的論證是相當有意思的。在那段的討論中,他回到了第一講的兩個命題:「自由意味著想做就能『做』」和「能夠根據喜好去追求或者不追求,應當是自由意志教旨的根本意義」,他的結論似乎是贊同哈默林的:第一句是正確的,第二句沒有討論的必要XD在這邊他只討論「意願」是否自由,而和最後是否「做」無關,這是我到目前為止的解讀,不知道看到後面會不會有新的想法呢?
===== 2018/05/10 [第十二講 道德的創像] 筆記整理=====
道德創像與道德技術
道德行為的驅動力:
1. 回憶別人在一個與他相似的情形中做了什麼
2. 回憶別人在相似的情形中將會做什麼是得體的
3. 回憶神在這樣的情形中下了何種指令
4. 按照從其觀念世界的整體中通過思想被選擇的直覺脈動-->自由靈 者
===== 2018/05/10 [第十二講 道德的創像] 筆記整理=====
道德創像與道德技術
道德行為的驅動力:
1. 回憶別人在一個與他相似的情形中做了什麼
2. 回憶別人在相似的情形中將會做什麼是得體的
3. 回憶神在這樣的情形中下了何種指令
4. 按照從其觀念世界的整體中通過思想被選擇的直覺脈動-->自由靈
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自學] 小三夏季課程 Week 5 建築01 - 香港圍村
最後一季的第二個主課程,我們進入了第二輪的「建築」課。跟上次一樣頭痛,這次的建築課也讓我想了很久,到底我要帶什麼樣的東西給孩子?然後我想起還沒接觸華德福之前,我打算讓孩子自學的初衷:香港這個地方雖然傳統教育環境很糟,但若是要做自學環境倒是出奇的理想,因為在這樣的一個彈丸之地,可以同時看到中西交流、城市和鄉郊的對比,其中一個顯學就是--建築!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人智學] 自由的哲學 讀書筆記 - 第十一講 世界目的與生命目的
這一講其實繼續在和其他理論的看法作論證,只是這次是從「目的」的角度來討論。和素樸論、形而上學的實用論比起來,前二者都認為人的道德行為是為了外部的世界目的,Steiner確認為真正的自由道德是來自人給予自己的生命目的。我個人對於他用機器當例子不是很能理解與接受.....,或許這部分下次師訓老師會再做說明也不一定。
===== 2018/05/06 [第十一講 世界目的與生命目的] 筆記整理=====
===== 2018/05/06 [第十一講 世界目的與生命目的] 筆記整理=====
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人智學] 自由的哲學 讀書筆記 - 第十講 自由哲學與一元論
Steiner在這一講裡繼續論述他對於道德性概念的主張,並分別從「素樸的實用論」和「形而上學的實用論」的角度來做辯證,讓他一元論的論點站得更踏實。
這一講也首次出現了「自由的哲學」這個名詞,看到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心裡莫名激動,但很清楚的是,按照他的慣例,後面應該還有一籮筐的論述要來證明他為什麼發展這個名詞XDD讓我們拭目以待!
這一講也首次出現了「自由的哲學」這個名詞,看到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心裡莫名激動,但很清楚的是,按照他的慣例,後面應該還有一籮筐的論述要來證明他為什麼發展這個名詞XDD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自學] 小三夏季課程 Week 4 舊約聖經06 - Saul and David
Joshua如期地將以色列人平安地帶回迦南地,並讓以色列人在那邊安居了十幾年,人民有個聲音越來越大:他們想要一個地上的王!
沒想到上帝允許了,這卻讓當時的神職人員Samuel很為難,因為他實在不知道要讓誰當王,於是上帝說他會給他指示,就這樣,感覺Saul就是在平凡的一群人中因為稍微表現得好一點而被選上了。而上帝為了讓這樣的一個平凡人準備好有國王的樣子,也特意安排了一些旅程讓他受到一些時間的浸潤而有所成長,最後Saul順利成為人類的第一個國王,而Samuel也訂立了一些國王應該要履行的責任和規範,作為新制度的標準,這一切都說明了:1. 國王是由上帝賦予的權利 2. 一開始宗教的地位仍高於政治
[人智學] 自由的哲學 讀書筆記 - 第九講 自由的概念
讀到第九講,終於來到「自由的概念」了!在前半段Steiner解釋了「動機」和「驅動力」,是我一直很有興趣想搞懂的地方,「如何激發人的學習動機」一直都是教育界的大哉問,我期許自己在之後花更多時間將Steiner解析的幾個驅動力的層次做應用,來尋找激發學習行為的實務方法。
不過Steiner解釋「動機」並不是為了尋找「學習動機」,而是要尋找「道義性行為的動機」,因此他將「道義性動機」分為六個層次(概念化直覺嚴格來說並不能算動機的一種,因為它位於比動機更高一級的層次上),並在後段花了很多時間反覆論證「將直覺作為道義行為的起源」以及「自由靈者」的看法。
看到最後能夠明白為什麼易霖老師會說「自由的哲學」是一本高級的心靈雞湯,因為Steiner認為人是有追求將道義行為化為內心之愛的能力的,而且唯有靠人自身去追求,才能成為真正自由的人,所謂的外在道德規範,不過是中間過程需要的某一種層次罷了(也可以說是鷹架),這真的是很高的境界啊!
不過Steiner解釋「動機」並不是為了尋找「學習動機」,而是要尋找「道義性行為的動機」,因此他將「道義性動機」分為六個層次(概念化直覺嚴格來說並不能算動機的一種,因為它位於比動機更高一級的層次上),並在後段花了很多時間反覆論證「將直覺作為道義行為的起源」以及「自由靈者」的看法。
看到最後能夠明白為什麼易霖老師會說「自由的哲學」是一本高級的心靈雞湯,因為Steiner認為人是有追求將道義行為化為內心之愛的能力的,而且唯有靠人自身去追求,才能成為真正自由的人,所謂的外在道德規範,不過是中間過程需要的某一種層次罷了(也可以說是鷹架),這真的是很高的境界啊!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