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華德福] 內在感官之五:嗅覺

        之前介紹了四個內在感官,都是屬於「身」的感官,與人的「意志」有關,是朝內指向自己的;接下來是「心」的感官,包括了嗅覺、味覺、視覺、溫度覺,與人心裡的「感受」有關,讓人與外界產生連結,第一個就從嗅覺開始介紹起。

        講到嗅覺,就要先比較人類和動物的不同。很明顯地,動物的嗅覺比人靈敏很多,因為動物的嗅覺是整個大腦來處理的,和牠們的本能息息相關,同時連結了強烈的直覺,對動物來說,嗅覺=直覺。但人的嗅覺就沒動物那麼敏銳了,從鼻子在臉部的比例就可以知道,嗅覺對人來說,只是感官之一,我們不會因為聞到某種味道而驅使我們跑向它,我們除了本能,還有大腦的思考與判斷,因此人的大腦撥出了一小部分來與嗅覺相連(嗅覺腦),而不是用整個大腦來處理它,人的直覺當然也沒有動物敏銳(那可以說嗅覺比較好的人直覺比較強嗎?)。




        既然人不再那麼依賴嗅覺(=直覺)來行動,那麼嗅覺對人來說還有什麼附加功能呢?先想一下當我們聞到一種氣味,會有什麼感覺(不要忘記,嗅覺是感受器官),我們會如何形容一種味道?當某種氣味被我們的鼻子接收後,刺激了我們的神經,我們除了單純的香或臭之外,還會產生舒服、噁心,甚至痛苦的感覺(牽涉到生命覺),而Steiner更提出一種說法(嚴格來說應該是Albert Soesman在「The Twelve Senses」書中所述),說人將動物的直覺,透過感受轉化成對道德的判斷,我們透過氣味來判斷這個東西好不好,進而判斷這個人或這件事好不好,其實這也可以算是人的一種「直覺」,我個人認為「氣氛」或「氛圍」應該也可以納入內在感官「嗅覺」的範圍,例如你一進入一個地方感覺不對勁,就是你的「嗅覺」在發揮作用。

        以這個觀點來看,對於周遭氣氛比較不敏銳的人,就是內在感官「嗅覺」發展得還不夠好,這個感官需要去連結對他人及環境的感受,所以我們也可以發現,對周遭氣氛不敏感的人,講話或做事也會比較少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因此容易做錯事或講錯話,顯示他們在執行他們的道德判斷上也有問題,這些行為的問題不是「動覺」的問題,而是因為從心出發的時候就已經有問題。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更強烈的道德觀去審視許多事情及行為,因此更需要去訓練我們的「嗅覺」感官,用心去感受,而非只憑理性分析或利益考量來決定我們的行為。

        當我們用道德判斷來審視一件事是否可行的時候,就涉及到「意識靈」的本質。由於人的嗅覺比動物退化,因此在嗅覺腦的位置衍生出一個新的嗅覺器官「二瓣蓮花」,透過訓練對善惡的判斷,二瓣蓮花會加以進化,當年紀越長,經驗會告訴我們越正確的判斷越需要時間,那就是新的嗅覺器官在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