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教養]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之 兄弟如何不鬩牆






        為了迎接老二的到來,如何調適老大的心情就成為我的研究課題之一,汪培珽有一本書的書名吸引了我的興趣︰《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也藉由這本書認識了這位鼎鼎大名的親子作家。原來這是她的第三本書,而她目前已經出了七本書了…,她的前兩本「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跟「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也已經列在我的書單裡,不過因應目前比較迫切的需要,我還是先選擇了這一本書來看^^;




        這本書其實主要是鼓勵人多生孩子的,從開頭解釋生兩個孩子的好處、不生第二個孩子(或不生小孩)的原因,到從職業婦女轉為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最後才為已經生了兩個孩子以上的父母分享如何維持小孩手足之情的方法,想當然爾,我幾乎是直接跳到最後那一部分來看的=P裡面有些觀念我很贊同,也跟其他有名的親子作家分享過的方式不謀而合,有些我覺得還是要看兩個小孩的程度、個性來決定,先從老二出生開始︰




 




愛老二要先愛老大  




        在老二出生前就先準備好一份給老大的禮物,在老二出生以後見到老大時,「代替」老二說這是要送給哥哥或姐姐的,聽說這招很管用,因為小孩根本不會想到弟弟還妹妹這麼小怎麼可能會買禮物送他/她,收到禮物的時候只會覺得這個弟弟或妹妹對我真好,我也要對他/她好,瞬間就被禮物收買了XD




        另外就是親戚朋友來探訪老二的時候,也事先聲明要準備買給老大的玩具,小的禮物甚至不用準備,因為大家來的時候注意力都放在小的身上,大的瞬間就從萬人之上的位置被擠到角落去了,這對老大的心理很傷,所以才更要特別照顧老大的感受。




        另外就是有些親子網路作家分享過的,從懷孕開始就告訴老大「媽媽最愛的人是你」,一直到小的長到懂事前都對老大這麼說,不過我覺得講「最愛的是你」倒是太極端了,而且多少還是有點比較的意味,像汪培珽那樣說「媽媽很愛你」就夠了,最重要的是要真的讓孩子感受到媽媽並沒有因為老二而不愛他/她,我想孩子的心是敏感且雪亮的,只要你做得好,孩子一定感受得到。




 



不要拿兄弟姊妹來比較

        「不要再包尿布了,你看姐姐都自己上廁所。」「不要這麼愛哭,你看妹妹都好勇敢。」這些話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很常從自己的嘴裡冒出來,但看到汪培珽提出這一點我才真的發覺到這種講法的不妥,畢竟很多時候手足間的比較就是這樣被父母「挑撥」出來的,比較之後會產生感情的傷害,但小孩會將這種感情的傷害歸咎於誰?絕不會是爸媽,而是造成他感情傷害的那個手足,這是何其悲哀的一件事!




        尤其手足間的比較往往是不合理的,姐姐會自己上廁所是因為她年紀比較大、生理機能發展比較成熟,跟一個相差 一兩 歲的老二來比較,不是很可笑嗎?每個小孩的個性都不同,有些比較好動,有些比較膽小,有些特別文靜,有些天生就愛笑或愛哭,就像在一個幼稚園的班級裡面要求齊頭式平等,怎麼會合理呢?




        但如果是在同一個水平上的比較我覺得就是ok的,例如在餐廳裡面,你可以跟小孩說︰「你看大家在這裡都很安靜的吃飯,所以你講話不能太大聲。」或是︰「電影院裡面大家都坐好在自己的位子上,所以你不能隨便站起來跑來跑去。」這樣基於「非情感性」的比較我覺得就是合理的。




        作者對於還無法體會的人舉了幾個例子,我覺得還蠻幽默的︰「爸爸,你每個月賺多少錢,你看王小明的爸爸都開賓士車。」「媽媽,學校營養午餐真好吃,比妳做的便當好吃多了。」這樣一說大家應該都明白應該要怎麼「說話」了吧。




 



大的不一定要讓小的,小的不一定要聽大的

        這句話我超級贊同的!因為我就是那個小時候一直不服氣什麼都要聽哥哥的老二,為什麼不能講道理?為什麼一定要用「輩分」這種東西來壓過所有事情的合理性及邏輯性?




        例如老二搶了老大的玩具,第一次你跟老大說︰「小的還不懂事要讓他。」難道等到老二都三歲了你還讓他繼續搶嗎?你不怕這個孩子出去搶別的小孩的玩具,還覺得對方應該要讓他?老大做什麼事情老二都照做,那如果老大有判斷錯誤的時候,老二也不能發表意見嗎?長大後也要跟老大去殺人放火?




        作者說的好,跟安全性質有關的行為是屬於家長的責任,之前台灣有一則新聞是姐姐帶弟弟去玩水結果雙雙溺水死亡,姐姐也不過是個小學生啊,你怎麼能要這麼小的孩子為弟弟的安全負責,當然這麼悲哀的新聞不會有人責怪姐姐認為是她的錯,我只是想點出來安全問題是家長的責任,跟「小的不一定要聽大的」沒有關係,「凡事講理」,這個原則簡單,父母處理爭執的時候也容易的多。






幫孩子做公關

        相信有個場景大家一定不陌生,就是大的玩什麼小的就要搶,哥哥或姐姐吃的東西看起來就是比較好吃,汪培珽解釋這是因為「小的喜歡大的」,是一種很自然的崇拜心理,但小的還不知道怎麼表達,才會變成老大的跟屁蟲。




        而老大太小也不會懂得這個道理,只會覺得小的很煩、什麼東西都要跟他搶,這時候就要靠父母當手足之間的那條線,將孩子彼此的心意串在一起。「弟弟好喜歡和姐姐一起看故事書啊!」「弟弟好喜歡看姐姐畫圖啊!」當老大覺得被需要,這才是手足相親相愛的關鍵。




        「被人需要」只是感覺,但是他無往不利、戰無不勝。這個道理甚至可以從手足延伸應用到整個人生—讓太太覺得被先生需要、讓老師覺得被學生需要、讓員工覺得被老闆需要…是維繫雙方感情的最好媒介。

  




君子動口不動手

        最後這點就是讓作者放心任由姐弟倆吵架也不擔心的方法,因為她教過姐弟倆怎樣吵都不可以動手,所以即使兩個人吵得再兇,也不會大打出手,頂多就是從房間吵到客廳,最後兩個人各自回房間不了了之,因為吵不出個結果媽媽也不會出手仲裁。




        只動口不動手還有個好處,就是訓練小孩子的口才越來越好,但作者也承認,這必須建立在雙方的口才都差不多程度的基礎上,試想如果兩兄弟一個很會講話,一個不善言語,那這個架應該也是吵不太起來的,如果每次都是嘴尖舌利的那方贏,那久了也會造成另一方的陰影吧。




        「父母不出面干預孩子的爭執」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汪培珽認為除非孩子自己提出來要父母仲裁,她都會充耳不聞讓他們自己找出解決辦法,因為解決爭端也是孩子應該要學習的一個過程;如果孩子吵到需要大人仲裁的時候呢?她就會把道理講一遍,不點出誰對誰錯,因為兩個人聽完後應該都明白應該是誰做錯了,萬一道理真的很難講清,她就會裝出一副媽媽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樣子,好過最後孩子賴她偏袒誰。






       
以上就是我看完書後整理出來的幾個心得,Aaron說他感覺是知易行難,但我反而覺得是明白了道理才容易做哩,例如Noki最近變得特別愛黏人,動不動就要人抱抱,學校老師說這是一種老二情節的「倒退行為」,老二出生後可能會更加嚴重,但我反而因為這樣更不忍心兇Noki了,他或許也是因為害怕有一天會失去大家的關注與疼愛吧。




        當大家都對他說︰「你要當哥哥了,不能找人家抱。」我其實聽了是很難過的,什麼時候他必須因為要當哥哥而捨棄這些他原本可以享受的特權?為什麼不能只說「因為你長大了,所以要自己走」呢?將這些被大人拒絕的事情跟「當哥哥」畫上等號,他怎麼會因此喜歡上「當哥哥」這件事呢?所以當我聽到他說他不要弟弟的時候我也不感到意外了。




        結論就是,在手足面前,大人的態度真的是很重要的,我沒有辦法限制所有跟他接觸的人不要這樣跟他說,但我會在睡覺前跟他講「當哥哥其實就是你長大了的意思,跟弟弟沒有關係,你不要在意」,希望這樣的補救有效@_@當然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可以看過這本書或至少這段內容,讓更多的新的手足不再在成長的過程中留下陰影或遺憾,我會努力的!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作者:汪培珽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86



本書特色
 

如果,您是那種——好愛孩子,好喜歡孩子,也願意養孩子的父母,

但是,卻只生了一個孩子就不生了。為什麼?

怕經濟能力養不起?怕社會環境不理想?還是怕生活品質會降低? 



如果,您已經有了兩個孩子,或是決定再接再厲生第二個、第三個
……

媽媽們,可要好好照顧自己啊!現在的孩子,難養矣,

如何讓手足相親、不相爭?絕對是您要好好研究的課題。

在本書中,汪培珽以時而溫馨感性、時而幽默輕快的筆調,

分享生養一對兒女的甘苦體驗,和轉換跑道成為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

陪伴現代父母一起思考、釐清「生兒育女」的人生大計,

並提供一連串「如何讓兄弟不鬩牆?」的手足教養叮嚀,

鼓勵父母「行有餘力,多生孩子、多回家照顧孩子」,

因為手足的相親相依,是孩子學習分享、尊重、關懷與愛的重要力量,

而養兒育女的喜悅與滿足,更是每個父母生命中無可取代的禮物。

 






長知識指數:4













 




實用程度:  5


閱讀難易度:4.5


綜合評價:  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