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源起

        自認為在生第一個孩子前,就已經做足了功課,沒想到孩子出生後,才發現「養育孩子」是一輩子的課題,從吃什麼、用什麼,到怎樣幫他安排睡覺時間、要仰睡還是趴睡,直到他開始會表達、有自己的想法,我的疑惑只有越來越多,上網查資料的動作始終沒有停過,只差沒有拿幼兒心理學的書起來翻,就只是想搞懂「他到底在想什麼」!

 


真正發現自己實在準備得太少,是在打算生第二胎時,當時看了一本介紹蒙特梭利教學法*1的書,裡面介紹如何在家中佈置一個適合用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環境,這才發現我居然連老二的房間要放在哪裡都沒想過,真是太慚愧了!於是我開始看更多書,包括除了百歲醫生*2之外的其他教養法,越看才越發現,如果真的想要實行所謂的「因才施教」,老師不僅要充分了解學生,還要擁有多種方法才行,不然你沒有其他選擇、或甚至在不知道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又要怎麼變通呢?

 


舉個最真實的例子,就是在懷孕時就已經買來看的「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並不是要說百歲不好,畢竟當初我也是看了以後就決定奉行不悖,也的確成功幫老大在第一個月內就戒了夜奶且有規律的作息,只是對於他夜晚始終無法一個人睡到天亮,以及經常鬧脾氣這件事有些疑惑。直到我看了「超級嬰兒通」*3之後才知道,原來也有所謂的「高需求寶寶」,他們是真的需要大人多一點的擁抱及關愛,讓他們自己哭到睡著也許並不是那麼恰當。果然,在我開始「及時回應」他的每一次哭喊後,孩子的笑容變多了,有時候我會想,他剛出生的那幾個月是不是都很不快樂呢。

 


有了這個經驗,我決定要多看一些書再來決定要怎麼迎接下一個孩子,也許他/她比較適合百歲,又或許他/她會適合親密育兒法*4,我不知道,但我希望我準備充分了,才能夠在知道他/她需要什麼的時候,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去回應他/她,我想這也是要生第二個孩子的原因—他/她讓我發現自己的不足,而且讓我有第二次機會去做得更好,也許他/她無法享受到跟老大一樣獨佔的關愛,但我可以保證的是我一定會讓他/她過得更好、更快樂。 

 


透過我的孩子,我不斷去尋找生命的快樂與答案,希望在這裡,我能將育兒的點點滴滴以及我看過的書與大家分享,讓大家可以多點知識去解惑,並幫助更多的孩子擁有他們應該擁有的幸福與快樂,願我們愛如泉湧,生生不息。 


 




 *1  「蒙特梭利教學法」是由義大利一位女性醫學博士兼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經由長期觀察孩子的需求與學習能力,並針對孩子的發展倡導之教學理念,更創製了一套教具,提供孩子由做中學,藉由教具的操作,讓孩子逐漸發展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蒙特梭利教學主張以孩子為中心,並為之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透過老師的引導,最終能由孩子自己主動學習、探索,發揮潛能。




 *2  站在父母的立場,主張從寶寶出生後就睡自己的床、訓練自然入睡到天明、制定一套固定的作息時間表及「餵奶-玩耍-睡覺」的模式,贊成「適當的哭可以訓練寶寶的心肺功能及性情」。

 *3  主張父母要去傾聽寶寶的需求,再採許適當的回應,書中將寶寶分成不同類型,並分享不同類型的寶寶應該要如何照顧的經驗。





 *4  站在寶寶的立場,主張完全滿足寶寶需求,包括親子共眠、夜間哺乳等,反對任由寶寶哭而陷入疏離育兒法的陷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