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學習] 不要壓力要遊戲

        前幾天又看到一篇關於「是否要教學齡前小孩九九乘法表及英文ABC」的文章,作者媽媽大嘆現在的教育給小孩的壓力太大,她只希望小孩能快樂成長,不要太小就開始學寫字、背東西,但上了小學孩子還是逃不了惡補的命運,因為程度跟不上……,其實這又何嘗不是每個現代父母的心聲,想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每次遇到跟小孩教育有關的事情時,都免不了天人交戰一番。



        這件事情我很久以前就跟Aaron討論過,沒錯,你可以給孩子一個毫無學業壓力的童年,但等到他上學之後,還是必須面對學校考試的壓力,又或是出社會後,來自社會看待他學歷的壓力,你可以很自豪地跟自己、或是對你的孩子說,沒關係,你比別人有更快樂的童年,但在這過程中的十年、二十年,你必須更努力地去幫助你的孩子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甚至是別人的眼光,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或許比較單純,但你有把握他能夠建立同樣有自信、快樂的人格嗎?我實在沒有把握。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應該就是屬於所謂「上很多才藝班」的小孩了,鋼琴、跳舞、畫畫、書法、功文數學我都上過,但是我上的很開心,從來不覺得有什麼壓力,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喜歡才去的,我無法想像如果我沒有去學這些東西,那我每天要幹嘛,玩玩具嗎?我不喜歡玩芭比、玩偶,比較喜歡拼模型的「過程」,所以拼完以後就覺得不好玩了;其他時間我記憶中就是看書、全家去郊遊。跟我哥在家最常玩的不是玩具,而是午覺時間睡不著,把床上全部的毛巾拿來搭配桌椅玩打仗或外星人入侵的「扮家家酒」(看完Vygotsky發現這其實就是所謂的「角色扮演」,難怪Vygotsky的教學法格外深得我心=P),如果要這樣定義我就是一個沒有快樂童年的小孩,我覺得是有失公道的。



        而相信所有的全職媽媽應該都明白,整天只陪孩子「玩」而不從事任何「教學」活動,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第一,一直玩其實是很累的,尤其是面對整天精力過剩的學步兒(Toddler,通常指一歲半到三歲的小孩),他們真的可以一直玩一直玩(但又需要一直換把戲不然會膩),問題就在於你有沒有那麼多玩具或遊戲可以提供;第二,孩子若能從事一些靜態活動,其實就是媽媽的休息時間;第三,整天跟孩子相處,你可以教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你可以買菜的時後教他食物的名稱及味道,疊積木時教他大小、形狀及顏色,即使是教英文及數學,只要你用「玩遊戲」的方式跟他玩,我相信他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壓力的,說不定反而能提升他學習的興趣呢!




        不過我相信如果父母是上班族,白天的照顧者又沒特別教孩子這些東西時,等到父母下班再來幫小孩「補習」,那就真的兩邊壓力都很大了,這也是全職媽媽跟全職媽媽的小孩的優勢啊^^y以我平常在家的活動來說,除了有 一兩 個小時讓他自己玩玩具之外,還會讓他看半個小時的巧虎(中文)或迪士尼(英文),中間穿插一些「有教育性」的活動,例如請他拿不同顏色的積木給我(認顏色);玩具水果先拿一半,請他找另一半出來(認形狀、名稱);路上看到他認得的東西時請他數數看有幾個;123則是爬樓梯的時後一邊爬一邊數,爬多了就學會了(上樓講英文,下樓講中文)。最近還多加了一個看閃卡的活動(做完皮指紋測試後買的),不過每次看都不超過3分鐘,Noki還會一直吵說還要看,之後有空再來介紹這套系統。



        所以對我來說,教小孩ABC123跟ㄅㄆㄇ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基本上就是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事情有機會就「順便」教給他而已(對我真的有拿一本ㄅㄆㄇ的書一邊翻一邊念,沒有叫Noki說,但他就自己跟著念,我發現這樣他的中文發音有改善很多),我覺得這年紀也不需要刻意要他背什麼東西,你每天看到就講一次,講到他上小學難道他還會不懂嗎?我覺得會有壓力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教育方法及施教者的態度問題,如果你真的不希望孩子的童年因此而有陰影,選擇幼稚園相對來說就很重要,但也不需要去抹殺孩子學習的權力,除非他們不喜歡,說不定他們之後的求學之路會因此而順利一點,讓他們一路走來更輕鬆、更開心,這樣不是也很好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