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華德福] 內在感官之四:平衡覺

        內在感官系列的文章停了很久,因為這個平衡覺我反覆看了很多次書(三本),始終覺得很難寫,隔了一個月再看一次,大概整理出一個方向。

        先從什麼是「平衡」開始說起吧。




        人智學將「平衡」分為身體的平衡和心理的平衡。大家都知道耳朵裡面的半規管是我們的平衡器官,因為人耳朵的位置處得剛剛好,讓我們得以成為地球上唯一一個可以完全直立的動物,而嬰兒出生後到可以站立的過程,就是在練習如何和地心引力達成平衡,站直以後再練習行走、甚至跑跳,將靜態平衡擴展到動態平衡,這是生理上的平衡覺所發揮的效用。

        而人跟動物很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動物將所有的乙太體(生命體)的能量都用在身體上面,所以有很強的直覺、行動也更加敏銳,人則將一部分的生命體轉化為思考的力量,這也是一種平衡的作用,而人因為有更高階的「自我」觀念,使自己在天地間找到能直立的「立足點」,「立足點」和平衡無疑是密切相關的。

        所以就人的心魂角度來看「平衡」這件事吧,當我們出現了痛苦的感覺,平衡覺會驅使我們去平衡,然而要平衡痛苦,你必定要找到天平的另外一端,所以你需要和痛苦的反面打交道。痛苦的反面是什麼?對每個人來說不盡相同,有人可能是快樂,有人可能是物慾的滿足,有人可能是刺激帶來的快感,為求平衡,你得先找到天平的另一端,然後再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唯有透過這樣的過程,才能讓自己找到心理上的平衡。

        而這個立足點除了在心理上發揮了它的功用,在空間感上也給生理帶來了影響。綜合了前面幾個觸覺、生命覺和動覺的感官,在空間裡我們可以將無形的內在感官向外延伸,例如當人在黑暗的房間裡面時,因為看不到邊界而無法將感官延伸出去、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便會感到害怕;站在懸崖邊緣,放眼望去的景象遠而開闊,內在感官無法填滿這個空間因而會有快要掉下去的感覺,這就是「懼高症」背後的原因。所以Rudolf Steiner說:「把空間填滿。」把房間填滿、把建築物填滿、把整個環境填滿,把自己的感覺延伸出去並把空間填滿,這個動作需要四個身體知覺一起作用,然後人才能把自己穩住,不然就會呈現不安的狀態。

        最後要講的是人跟人之間的平衡。當一群人在講話,每個人都表達了自己的立場,身在其中,你的立足點在哪裡?同樣也牽涉到平衡覺。有些人沒有自己的立場,在眾人的意見之間飄來飄去;有些人無法堅定自己的立場,導致心裡的天平常常傾倒,不知道自己應該保持什麼樣的態度;有些人選擇了錯誤的立足點,結果選擇的立場造成自我內心的矛盾與痛苦,這些都是平衡覺發展不夠好造成的問題。所以一個人際關係成熟的人,應該是可以適切地在眾人之間找到平衡,而又不失自己的立場,這就是平衡覺的最高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