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教養] 忍耐力



有一個很有名的棉花糖實驗:給三歲小孩一顆棉花糖,告訴他如果可以等15分鐘不吃,就可以再獲得一顆,這個實驗結果證明,可以忍耐15分鐘不吃的小孩,長大之後成就明顯比較好。但設計這個實驗的人獲獎無數的知名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說話了,原來他當初設計這個實驗的目的,看誰的成就比較高是其次,其實主要是想看那些可以忍住不吃的小孩,是靠什麼才能忍住的,這就是這本「忍耐力」想要闡述的背後理論。

所以我覺得書名取為「忍耐力」是有點偏頗的,忍住不吃棉花糖的行為乍看下是忍耐,但作者在探討的其實是自我控制的意志力,以及意志力是如何運作的,所以那些忍住不吃的小孩,在漫長的15分鐘裡都在做些什麼呢?



1.      分心策略:可以忍住不吃的小孩,在那段時間大多會做些轉移注意力的事情,例如看外面、自己玩遊戲、唱歌等等,這些孩子在沒有大人刻意教導下,就可以展現靈活的智慧幫助自己達到想要的目標(第二顆棉花糖),作者認為這是他們日後能獲得較高成就的原因。

2.      抽象聯想:作者將這個棉花糖實驗又做了各種不同的變化,透過工作人員在離開前教導小孩某些特定的方法,看哪種方法較能幫助他們忍住不吃。他們發現,如果工作人員告訴小孩,要他們想像棉花糖在一個畫框裡、暗示糖是假的,就能提高可以忍住不吃的小孩比例。這個做法應用到其他地方,就是要我們將需要克制慾望的對象,與最不想要的事物做聯想,例如抽菸會得肺癌(要想像得嚴重一點,像是到末期之類的),以降低那樣東西的吸引力。

3.      距離的遠近:作者發現拉長想要的東西與自己之間的距離,不論時間還是空間,都可以降低慾望。像是有些小孩會把糖果放得遠遠的,盡量不去碰它;如果把得到第二顆糖的時間改到明天或下禮拜,也會讓願意等待的意願瞬間全消,因為「現在」是熱情的,「未來」是冷靜的,這就牽涉到大腦裡面的「熱系統」與「冷系統」的運作了。

和「高度敏感」的人一樣,人的本能都有「衝動熱情」和「冷靜思考」兩種機制,都是為了生存而演化而來,其中掌管衝動的是大腦裡的杏仁核,負責對所有誘人的刺激引發熱切的行動反應;而負責冷靜思考的是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它是人類大腦中最進化的一部分,能幫我們抑制妨礙目標追求的不當行為。不過這兩個系統通常只能有一個做主導,因此當人衝動行事時,都是失去理智的,我們只能訓練自己在面對誘惑時,啓動我們的冷系統,避免讓熱系統當道。

但一般冷系統的發育要到學齡前或小學的最初幾年才會越來越活躍,直到二十歲出頭才會完全成熟,所以這種忍耐力是一種遺傳嗎?這也曾是作者研究的重點之一。可惜的是,人類的基因實在太複雜,又有很多部分會受到環境的影響,雖然大部分可以忍住不吃的小孩,顯示他們的生長環境都是比較傾向延宕獎勵的,但仍然有證據顯示,透過有效的訓練與方法,後天努力一樣可以改造一個人。

所以有什麼方法可以應用來讓我們克服不良的慾望呢?實驗中有一個「If - Then」的練習,If指的是腦中浮現的不良慾望,Then指的是一個可以讓你停下來或轉念的動作,最簡單的就是教小孩一想到棉花糖就跟自己說「不行」,或是一想要抽菸就聯想到癌症末期的樣子,養成習慣後就變成一種制約性的習慣。

反過來,如果政府或企業機構想推動一個長期的計畫,或簡單地想鼓勵小孩存錢,那就要讓「遙遠的未來」變得不那麼「遙遠」,例如讓他們覺得未來的自己跟現在的自己有強烈的關聯,藉此提高他們對那件事情的渴望。這邊就提到成長環境塑造價值觀的問題,如果人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噱乏愛與信任的環境,他就不會相信延宕獎勵真的會發生,那麼與其空等第二顆糖,直接把第一顆糖吃掉比較實際;所以要鼓勵一個長遠的目標,要讓對方相信那個未來會實現,並相信自己可以達成。

有趣的昰,這本書和「脆弱的力量」同樣提到了關於人性的脆弱面和自我價值觀,但Brené Brown Ph. D.覺得社會普遍覺得自己不夠好,Walter Mischel則覺得大部分的人都擁有一副「玫瑰色眼鏡」。所謂的「玫瑰色眼鏡」,就是指人會有過度強化自己的優點藉此保護自己面對悲觀的「心理防疫反應」,簡而言之,就是我們的「自我感覺良好」,而失去玫瑰色眼鏡的人就容易罹患憂鬱症,但其實他們只是正確地認清自己的缺點而已。雖然這個出發點相反,不過我覺得他們兩位想倡導的精神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大家多保持樂觀、肯定自己的正面價值,這樣不論是面對脆弱還是面對延宕的獎勵(延宕的獎勵來自抑制不良的衝動),都用積極的效果。


        這本書的最後一大重點,就是回答來自記者的提問:「某總統出了花邊新聞,我們還能相信他的誠信嗎?」作者做過許多實驗顯示,一個人在不同的事情上,熱系統和冷系統的運作是會有所差異的,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在外面都可以愛乾淨、愛整潔、上班上課不遲到,但一回到家可能就衣服亂丟、做事拖拖拉拉,難到我們要說自己有雙重人格嗎XD只能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偏好,有人對抽菸無法抗拒,但就有人很排斥抽菸,在不同的面向會有不同的喜好和慾望,因此自我控制的意志力以及有效降低慾望的策略行為,是毎個人都需要鍛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