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到一本教養書可以這麼喜歡—「Nurture Shock教養大震撼」。
這本書其實並不新,我很久以前就知道了但一直沒去看,嚴格來說它也不能算是教養類,有點像是知識類的書籍,我是在PTT學前版上看到有人推薦所以才終於好奇借來看的。但一翻開它的序,我就深深被作者的出發點吸引,沒錯,我之所以那麼熱衷於看教養書,並不是想要照書養,而是希望能更了解兒童的心理及行為學,因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像作者所說的,教養孩子並不能只靠直覺與天性,很多我們自以為發自本身的直覺與天性,其實是在成長過程中不經意被灌輸的,更多是從自己過去的經驗而得來,如果過去我們所知道的那些「天經地義」的道理其實是錯的,那麼我們不就繼續犯著「貽禍子孫」的錯誤了嗎?
不過,這本書深得我心的地方不是因為他指出了很多過去父母被誤導的觀點(這些觀點如果是用功的爸媽應該也都聽過了),而是透過一連串的實證去告訴我們原來那些觀點錯在哪裡、是哪裡出了問題,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過去舊的觀點大部分都立意良善,如果不能看清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即使是用心教養孩子的父母還是很容易誤踏地雷。例如本書第一個舉出的錯誤觀點︰過多的讚美會害到小孩,作者用了很多實際的研究數據讓我們看到過多讚美所造成的破壞力,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了自尊心、自信心、恆心毅力、逢迎,甚至涉及學業成績的發展及父母社交圈的行為,單單不只之前我曾經看過的負面論點那麼簡單,而身為理科生的我,也特別喜歡這種透過實驗數據闡釋的事實論證,作者夫妻倆為了這本書跑遍了美國各地,訪問了各大知名學者研究,端出非常有力且清楚的分析讓我們得以看到事情的全貌,我對此感到深深地敬佩與感謝。
而在「自制力對學業比IQ重要」這一章(第八章),也意外地提到我曾經研究過的「Tools of The Mind心智工具」,更是讓我忍不住想與作者雙手擊十,有種「英雄所見略同」的惺惺相惜XD這篇先舉例說明長期來看,學業成績好的學生不是只因為聰明,而是有超乎常人的自制力,而且也一反一般人對心智工具的誤解,以為心智工具主要是應用在有學習障礙的小孩身上。這個想法真是大錯特錯,之所以會有這種誤解,是因為實驗証實,心智工具可以讓小孩的學習能力大幅超前,因此可以應用在有學習障礙的小孩身上;但既然有學習障礙的小孩用了都可以追平正常小孩的成績,應用到正常小孩的身上都可以變資優生了,看到我都忍不住想去Noki學校問校長說,是否學校願意引進這種教學法XD所幸最後作者有寫出他與太太如何在家自行運用心智工具的技巧在小孩身上,讓我也可以在家裡默默透過遊戲的方式來訓練,突然覺得作者寫這本書真是在造福人群啊!
作者是透過父母的角度去寫這本書,口吻不但很中性而且還有反省的意味,「以相似的方式,我們把小孩放進高壓的環境裡,幫他們找最好的學校,接著再用不停的讚美去軟化孩子環境裡的緊張。我們對孩子期望很高,再用讚不絕口去掩飾我們的期望。我感覺到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矯情。」這真是分析得也說得太好了!我不知道我是否有作者那般洞悉一切的觀察力,但我期許自己在教養方面可以繼續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被自己的母性沖昏頭,多看看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可以怎麼做,孩子對我來說,是開啟了瞭解人性的一扇窗,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一門學問,我不是書呆子,我只是一個期望能更了解我孩子的母親,共勉之。
教養大震撼 本書特色: 序 太多教養知識都是一廂情願 第一章 讚美:自尊心迷思應該淘汰了 (沒恆心,沒毅力,經不起挫折,可能都是被讚美害的。) 結語 為什麼「感恩日記」會害孩子不快樂?
作者:波‧布朗森&艾許麗‧梅里曼
出版社:雅言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第二章 睡眠:別迷信「一日之計在於晨」(少睡一鐘頭,IQ減七分。電視機是冤枉的。)
第三章 族群意識:小孩天生就會歧視 (族群平等教育不只有必要,還要趁早。)
第四章 說謊:父母如何不知不覺鼓勵說謊?(四歲兩小時撒一次謊,六歲每小時一次。七歲仍在說謊,就會繼續說謊。)
第五章 聰明:為什麼贏在起跑點不算贏?(IQ會改變,EQ則沒有科學根據。越是聰明的小孩,IQ變動幅度越大。)
第六章 兄弟姊妹:關係在弟妹出生前就決定了(佛洛伊德搞錯了,莎士比亞才是對的。兒童閱讀也有陷阱。)
第七章 青春期:「荷爾蒙風暴」並無科學證據 (時間排越滿的孩子越容易無聊。不訂規則的父母最不了解孩子。)
第八章 自制力:對學業成績比IQ重要(遊戲不只訓練自制力,也訓練抽象思考。)
第九章 人際關係:為什麼貼心奶爸帶出問題小孩?(別人眼中的高EQ小孩最會欺負同學。)
第十章 學說話:語言學大師的理論可以休矣 (別以為你多講話,就能幫助寶寶學說話。但是的確有七種方法幫助寶寶早點說話。)
長知識指數:5分
實用程度: 4分
閱讀難易度:3.5分
綜合評價: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