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懺悔的,話說我昨天晚上又爆發了,在我一整天下來跟Noki講過「七次」不可以打人,結果他不肯換尿片又發脾氣打人後,我終於又忍不住又逼又罵地把他抓去罰站,通常罰站站五分鐘也就夠了,偏偏昨天晚上婆婆也在,中間看不下去就跑來試著幫他緩頰說要讓他離開,這種處罰當然達不到效果,最後就在不了了之的情況下結束了這場鬧劇。
雖然受第三者的干擾是導致處罰中斷的原因之一,不過事後婆婆跟我說她擔心我太兇的態度會造成處罰的反效果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她說「應該要讓孩子知道,處罰是父母愛的表現。」雖然我也不是在Noki第一次犯錯時就這麼兇地處罰他,而是在多次耐性地勸導無效後才變成這樣的,但既然這種方式沒有效果,是否應該思考其他的教導方式呢?
舉例來說,兩歲左右的孩子會愛亂打人、丟東西並不少見,雖然孩子通常一開始是基於覺得好玩的心理,但如果不即刻讓孩子知道這是錯的行為,孩子再大一點可能就真的會養成亂打人跟丟東西的習慣。一派父母是認為,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生氣了,去強化「不允許這種行為」的態度,才會讓孩子知道這不是在玩遊戲,因此我先前也是採取這一派較綜合的方式︰先有耐心地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如果犯錯太多次,就要他罰站,好好想想自己哪裡做錯、下次要怎麼改進,不過要走到罰站這一步,小孩一定是會哭哭啼啼不肯就範的,最後就會演變成旁人覺得媽媽在虐待小孩的畫面。
另一派也就是我婆婆那一派,是永遠不處罰小孩的,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年紀的小孩還不懂,跟他講他做錯事、說對不起就夠了,然而我的感覺是,當你叫他說對不起時他一定會說,但不見得能理解他做錯什麼事情,因此下次還會再犯,這也是我之前不想採用這種方式的原因。不過事實證明,就算是罰站了那麼多次,他還是一樣繼續再犯,似乎處罰已經強化了他做這些負面行為的動機了,所以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在我昨晚發完脾氣深深覺得自己完全顛覆之前口口聲聲說要修身養性的承諾後(書都白看了…^^;),我決定還是要走回理性且有耐心的教養之路,雖然現在用耐心規勸的方式沒啥效果,但說不定長時間下來或是等他再長大一點,他就會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了(或是玩膩了這個「遊戲」,這比較有可能=P)。又想一想婆婆說「處罰是愛的表現」這句話,自己在發脾氣的時候心裡的那種愛意似乎已經完全被「想處罰」的那種憤怒取代了,想到這樣的自己,我的確對Noki是充滿愧歉的。
重新翻了翻「教孩子,可以不生氣!」這本書,我想我已經中了一些負面想法的陷阱,隨著與Noki相處的時日越來越長,在認為自己「很了解他」的心態下,難免有時會有「認定」他某些不良動機的想法,以前那個總是相信自己孩子是最棒的我跑到哪裡去了呢?如果我認為自己已經摸清了他的底、在他犯錯的時候,我又能列舉多少他好的那一面呢?這就是我想列這個清單的原因,至少我可以在我對他的負面行為感到憤怒的時候,提醒我自己他依然是那個可愛又懂事的孩子。
我的Noki︰
- 只要他相信吃完他的東西就可以吃大人的麵包或餅乾,就會乖乖把自己的飯吃完
- 可以一手用湯匙、一手扶碗吃飯,最近還自己學會剩一點點時將碗傾斜吃得一乾二淨
- 極少挑食,食慾一向很好,媽媽做的東西都可以連吃三碗吃光光
- 會自己開抽屜拿東西出來玩,玩完東西收好擺回去
- 看到地上或哪裡有垃圾,會撿起來拿去垃圾桶丟
- 自己的玩具或東西拿完會擺回原位
- 看到大人做某些事情就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例如看巧虎或迪士尼影片會自動搬椅子坐好,或是看到我在準備做菜就會自己拉椅子坐好、拿圍兜兜戴準備吃飯
- 會主動幫忙擦桌子或掃地(雖然不見得真的有在擦或擦得乾淨……)
- 喜歡花、風車、煙火、麵包、餅乾、肉鬆、輪胎、ABC Song、爬樓梯、上下坡、穿拖鞋、拿筆畫畫、躲貓貓,最近瘋狂喜歡打鼓
- 不喜歡換尿片、換衣服、穿襪子、蓋被被
- 喜歡泡泡機甚過泡泡,喜歡推車甚過自己騎車
- 晚上想睡覺時就會說要喝ㄋㄟㄋㄟ,如果奶粉堵住奶嘴會自己用手捏一捏再繼續喝,喝完還會堅持要自己把蓋子蓋上
- 睡覺一定要咬他的寶貝毛巾,半夜醒來要找媽媽抱
- 只要跟他解釋他想做的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要先做完某件事情才能做,他通常都會乖乖接受(不過沒有太多耐心可以等很久)
- 如果大人不理他的時後跌倒,就算沒怎麼樣也會跑來說痛痛;但如果是自己做錯事情跌倒(手上拿東西爬樓梯,或是穿大人拖鞋跑來跑去),就算撞到的地方都紅了也硬是要說「不痛」
- 只要大人叫他做什麼事情大部分第一句都是「不要」,如果問第二次都還是「不要」那才是真的不要
- 知道不可以打人、亂丟東西,但只要當他生氣或看到大人生氣時,他反而會故意做那些事
- 罰站時手一定要扶著其他東西,叫他把手放旁邊好像要他老命
- 生氣的時候一整個嘴硬
- 當他心裡想要什麼或想做一件事情時,在達到目的前別人跟他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
- 出門遇到不認識的人跟小朋友都會打招呼,但如果是大人認識的親戚朋友就會變得很怕生
- 跟人說hello很難,但說bye-bye都很快
這些事情在其他父母眼裡應該都算不了什麼,寫出來只是想看看自己到底了解自己的孩子到什麼程度,當然還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寫出來(像是會親親臉之類的小動作),不過這個清單主要是幫助我自己去「記得」他是個本質良善的孩子,絕不是故意要跟你作對的小壞蛋。下次在我生氣的時候我要試試先花十秒鐘想這些事情,等自己不生氣了、或心中又滿溢著對孩子的愛之後,才開口訓誡他,希望這種「柔性勸導」真能勝過打罵跟處罰,至少,我要這樣相信,如果連我都不相信我的孩子,又還有誰會相信他做得到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