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為了深入敵情,啊不是啦,是更了解香港學校的運作方式,我找了一個學校的兼差來做,能利用閒暇時間多學一點東西、累積經驗,我覺得也是很好的,至少我每天可以放空兩小時覺得很快樂XD在打工的過程中,看到了不少老師,外國的、中國的、香港的…,應有盡有,即使是在同一間學校、遵循同一套制度,但風格不同,給學生(包括旁人我=P)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覺,我甚至覺得,老師的教學風格完全凌駕於教學內容之上,一個嚴肅的老師,再好玩的遊戲也可以變得無趣;一個了解孩子的老師,再困難的事情也會有孩子願意為他去做。然而即使我們選擇了學校,仍無法選擇老師,就像再好的學校也會有壞學生,遇到不理想的老師同樣是學生與家長的夢靨啊(很不幸地Noki幼稚園和小學都遇到了Orz)!
至於為什麼好學校還是會有不夠好的老師,我覺得就跟師資培育制度有很大的關係。以自己上了一個月華語師資班的經驗,連自己都已經多花三個小時想跟幼教老師學教學專業了,我拿到的還是一堆理論,以及更多的理論,好像只要學生有任何問題,我就可以拿出理論A或理論B去解決一樣。或許經驗這種東西是很難傳承的,也或許是老師不願意傾囊相授,總之這件事讓我思考,一個有經驗的老師究竟是手上有很多絕招,然後遇到學生馬上祭出招式一、招式二;還是他總是傾聽、了解學生的想法,量身訂做不同的解決方法?試想一下自己在家處理小孩問題的經驗,當自己很累、不想花時間去好好處理時,最快的方法就是兇他、處罰,這跟學校訂出一堆紀律制度有什麼兩樣?既然我們都知道耐心去傾聽、溝通,雖然花時間但對孩子更好,為什麼學校老師會不知道?無法同理孩子的感受,光是這點就讓我難以接受。
另外就是結合了我看「BBC中國教師決戰英格蘭」的影片後的心得: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你所給予的教育和你的原生環境息息相關。你受了什麼樣的教育出來,你自然會覺得那是最好的,即使不是最好的,那也是你所習慣的,所以為什麼在中國的IB學校你覺得和國外的IB學校迥然不同,因為老師只是換了套教材,但沒有改變教育方式啊!而讓人沮喪的是,教育風格似乎並不是可以透過教育而改變的,而是需要老師本身自發性地去做的,不但老師要真正下定決心去嘗試新的教學風格(如果和原來的風格完全相反,那簡直要變成另一個人了),他本身還必須要是個「能夠被改變」的人才行,我覺得這不只是對中國老師有難度,對外國老師同樣有難度。或許一個真正愛學生的老師,是沒有固定一個教學風格的,因為這樣他才能跟著學生變化,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跟著時代走,因為學生就是跟著時間一代代轉變的。
因為老師這個因素,讓我不禁又要對在家自學投下贊成的一票,畢竟我們父母付學校的是血汗錢,可不希望孩子進去了還要賭賭看遇到哪個老師啊!孩子的學習更不能被犧牲,畢竟老師可以教三四十年,孩子的黃金歲月以及關鍵發展期可是稍縱即逝,這更是家長付不起的本錢,所以如果要拿回教育的完全自主權,在家自學佔了絕對的優勢。但在我看了兩本美國以及綜合香港在家自學的家長所寫的書後,我又對所謂「學習」出現了新的疑問,看來學校教育與在家自學的拉鋸戰還得繼續進行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