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學習] M型教育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聽過「M型社會」,沒聽過的來看一下這段解釋︰「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字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換句話說,就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這個由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提出來的理論,已經在各個資本主義國家慢慢顯現。

        香港當然也不會是例外,從街頭開了四五十年的老店一間間因為房租上漲而倒閉就可以發現,身邊的商店早就被大財團所壟斷,物價上漲但薪資沒漲的中產階級只會感覺自己更窮了…。最近有個很紅的新聞,有個中產階級的父母算一算說養個孩子要五百萬港幣(約台幣兩千多萬),所以沒有能力再生,其實養小孩花的錢可多可少,就看要怎麼養而已,只是有M型的社會,就會有M型的家庭,有錢人可以花大把錢請家教、學才藝,甚至是帶小孩出國見識遊歷,所以有學校面試會看生活照之說,家庭背景對學校收生的影響力是一個不說破的秘密;沒有人脈和財力背景的小孩,才藝、證書也很難與人競爭,於是幼稚園、小學繼續上演「富者的小孩念得越好,貧者的小孩念得越差」這種戲碼,讓我不禁對這種充滿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教育制度搖頭嘆氣。


        雖然說學校多元化,可讓小孩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是一件出於善意的好事,但連學校老師都向「錢」看,變成私立、直資學校有較好資源,公立學校資源相對有限,很難再說這是一個能保護孩子均衡發展的環境。在這樣的風氣下,家長也漸漸分成兩派︰有能力的就盡量送小孩去上各種興趣班、面試班、參加比賽、考證書拿獎牌;沒有能力的就走另一個極端,讓小孩玩、少功課、不上學也沒關係,這兩種小孩到了學校的面試場上會有什麼樣的成績?大家心知肚明,至於想走中庸路線的我們,對不起,離面試只剩幾個月,我才發現沒有所謂的中庸路線,不往上,只能往下,M型社會帶來的M型教育,我們即使不想選邊站,學校也即將把我們的孩子分邊站,不能說教育局沒給我們這些「沒準備」的孩子機會,只是機會來了,我們也搶不到,唯一最「公平」的大抽獎,全都是公立與官津學校,不是說沒有好的,但好的都偏傳統,多背默抄寫、功課量大,似乎告訴我們︰有能力的(家長)你們就自找門路,沒能力的就自求多福吧!


        但我還是要持續相信公立學校會有好老師,好老師懂得有教無類、犧牲奉獻,願意留在資源少的學校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天啊有這種人我都要尊稱他/她一聲聖人/聖姑了)。至於我們家目前來看,在M型社會中應該是屬於中下階層了吧,何必打腫臉充胖子去跟人家上流社會競爭呢(身為中產階級的一份子,骨子裡認清了自己其實對所謂的上流社會是挺不屑的),在沒有晉升到M型的另一端之前,教導小孩如何有打不死的草根精神可能還比較重要,畢竟我們可以當草根,但不能沒了尊嚴跟向上拼搏的勇氣。孩子,真抱歉爸媽沒辦法讓你們脫離我們的宿命,但我們會努力讓你們具備向上爬的能力,能爬到多高、多遠,就看你們自己了,如果真的決定留下來,請不要忘記,小螺絲釘也很重要,不管在什麼位置,都要讓自己活得有價值,那就贏了自己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