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創世紀開始前的神魔大戰一樣,我們中國在上古時代也有一個很大的戰爭,不同的地方是:西方只有一個神,下面是天使和惡魔在打;東方有很多神,而且和人一樣,有分好神和壞神,個人覺得我們的神似乎人性化一點,不是嗎XD
黃帝和蚩尤的這場仗我分成四天來慢慢打,第一天講蚩尤的興起,話說這個蚩尤不但天生神力,還和炎帝神農氏有點血緣關係,有人說是炎帝的後代,還有人說是炎帝的兄弟,總之就是因為有這層裙帶關係,所以蚩尤覺得自己可以和炎帝一樣和黃帝對抗,要打黃帝之前就要先打炎帝,所以他用殘暴的手段控制苗民,讓苗民變成他的手下,把炎帝趕跑。
首先登場的就是這場戰役中最出名的發明:指南車,指南車的想法是從北斗七星來的,北斗七星的梗之前在教「測量」的時候出現過了,沒想到吧哈哈~蚩尤第一回合的濃霧被黃帝用指南車破解,第二回合的鬼怪又被黃帝用號角破解,換到第三回合由黃帝先出手--派出應龍,結果被蚩尤的風伯雨師破解了,到第四回合會如何呢?就留待下週再見分曉了....
其實第一堂在講蚩尤的興起前,我的重點放在當時中國四個方位的神和黃帝的關係:東方的神是伏羲,輔佐他的是木神句芒,句芒手中拿著一個圓規,掌管春天;南方的神是炎帝,輔佐他的是火神祝融,祝融手中拿著一隻秤杆,掌管夏天;西方的神是少昊,輔佐他的是金神蓐收,蓐收手裡拿著一把曲尺,掌管秋天;北方的神是顓頊,輔佐他的是水神玄冥,玄冥手裡拿著一個秤錘,掌管冬天。黃帝本人則住在天庭的中央,他是掌管雷雨的天神,輔佐他的是土神後土,後土手裡拿著一條繩子,四面八方都歸他管。
這邊的分配非常有意思:東南西北,春夏秋冬,同時對應到五行的木火金水,中間的土呢,就是大地,上面有誰呢?有掌管雷雨的天神--黃帝,所以東西相互對應、南北也相互對應,甚至中間是天地相互對應,一切都很「平衡」。而我們來看每個地方的神,春天有木神,拿圓規;秋天有金神,拿曲尺,什麼叫「規矩」?這邊就是了。而夏天有火神,拿秤杆;冬天有水神,拿秤錘,看似對立,又可以合作,很微妙的關係。
為什麼要了解這些呢?我舉了「東」這個字來解釋,我說「東」這個字裡面有什麼?有「木」、有「日」,太陽從東方升起,還升到了樹上,所以東邊有木神,掌管春天,這不是從「東」這個字就可以一字以敝之了嗎?我們還可以問:為什麼是拿圓規呢?看看太陽的形狀就可以知道了,雖然沒有人明確地解釋過木神為什麼拿圓規,但我覺得用太陽象徵萬物生長來解釋也是可以的。
這邊就可以看到中國人造字的由來,和西方人靠「聽力」來拼字不一樣,我們每個字是從意義、圖像而來的,為什麼這個字長這個樣子,需要透過故事、意義、文化去了解,中文的用字遣詞還有很大一部份和文化傳統有關,向這次課文中的「連戰皆北」,為什麼要用「北」來代表「敗」這個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告訴Noki,這就是為什麼語文課我們要說故事,這個故事不只是要好聽而已,還要讓你認識、了解我們的文化,進而了解我們的語言,這就是中文和英文本質上不同的地方,因為中文無法靠「字音」來記憶。
我會這樣教我想也是受到一點「字感教學」的影響,但如果可以透過認識文化來學更多字,我覺得是比較富有趣味的,而且也更讓人印象深刻。只是我並不知道所有字的由來,也有很多字的起源已經失傳而不可考,但能認識多少就認識多少吧!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出發點,也能賦予我們這樣的神話故事更多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