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我懂了,但原來我什麼都不懂;前一秒我還在發表新的收穫,但轉瞬間又發現那是多麽一無是處;我一直在創造,也一直破壞曾經創造的東西,因為那些都不夠好.... 然後就這樣走了兩年多,我已離起點很遠了,但旅程似乎還沒開始。」
這是這本書才看完第一章就給我的想法。
今天去接弟弟放學時,感謝老師的好意,讓哥哥可以進去教室和弟弟一起玩。難得在平常四年級的教室外等候,我轉身一看,赫然發現身後的書架上有好多寶貝,來了幾次還是第一次看到。
有些書我有了,有些書則很陌生,我仔細端詳每本書的封面,然後挑了這一本--Torin M. Finser寫的「學校是一段旅程」。這本書已經翻譯成簡體中文十幾年了,因為是簡體字,如果不是在香港,我想我也沒什麼機會遇到,和我看過的幾本中國華德福老師手記比起來,Finser老師的手記簡直是寶藏,我才翻了幾頁就已經深深被吸引,立馬問老師能不能買回家。這就是華德福教育一直讓我折服的地方,它總是能展現我從來沒想過的教育方式,而又能完全地說服到我--相信我,我並不是一個容易被說服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不少擁有華德福教師二十年以上經驗的外籍老師上,我看到對人真正的尊重與愛的光芒:他們能夠面對不同年紀、甚至不同氣質的學生,毫無困難地更換他們的角色;他們總是有充滿智慧的故事將他們想傳達的訊息準確無誤地種在孩子的心裡,就像Loki一樣(還是說這就是外國人的說話技巧?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就只有拐彎抹角、曖昧不明?);他們觀察每個孩子的細節,包括他們走路的方式和掉牙的年齡,甚至為他們的生日寫詩與創作故事。和他們所展現的教學藝術與智慧相比,我覺得自己到目前為止自以為所謂「教學上的收穫」,膚淺得不堪一擊。
當然Finser老師也如此承認:『直到二年級快要結束時,我才知道怎樣教二年級學生。』儘管在他紀錄那年的二年級教學時,他已經教過六、七、八年級了,依然有這樣的感慨,我想這就是身為老師的宿命吧!教過之後才會知道自己哪裡教得不夠好,然後每一年打掉重練、每一年都是全新的課程與教案,所以我現在看自己去年的教學不僅感到羞愧,對於昨天的自己為何能如此志得意滿也感到荒唐,在這些偉大的老師面前,即使有什麼領悟與收穫,也實在不足掛齒啊,何況那些可能都是錯的。
三年前,我開始走進華德福教育的世界,越走越深,世界卻越來越大,到此時此刻,書還沒看到一半,我感到自己的渺小,甚至懷疑是否還有必要繼續記錄這些「可能是錯的」教案。但我同時相信,如果沒有這些錯誤,我也沒有機會走上正途,所以為了追尋正確的道路,我還是必須繼續往前走才行,僅管如履薄冰。
僅在這個板上端正視聽:我寫這些東西並不是要宣揚或灌輸我認同的想法或理論,而是作為一種記錄而已,如果有好的地方,可以讓人作為參考;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也歡迎人們分享,作為各人的借鏡與踏腳石=) 懷著謙卑的心繼續前進,謝謝你們的陪伴與傾聽♥
Hi Stefanie,昨天在網上搜尋有關香港幼稚園入學資料時無意中發現了你的blog,你對不同教育模式的經驗和知識分享真的很有用,衷心感謝。其實我和太太都有留意華德福教育,認同它的理念,但畢竟在香港的學校較新,擔心其教學質素和持續性,所以還在掙扎讓女兒將來接受傳統或另類教育。希望有機會和你多作交流,謝謝!
回覆刪除Jesper (一位歲半女孩的父親)
謝謝你的feedback,也祝福你們能找到自己的路=)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