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

[教養] 男孩們,你們可以輸,但不能垮

可能是最近在教養上感到力不從心,孩子聽而不見的症頭越來越嚴重,當我看到這篇翻譯文章時,內心竟出現了巨大的憂慮感:

美國的男孩垮了/ written by Michael Ian Black】

過去的50年重新定義了在美國身為女性的意義。今天的女孩被告知,她們可以做任何事,成為任何人。她們已經充分接納了這樣的信息:在學校裡,她們在各個方面的表現都超過男生。但重要的不只是表現。數十年來,關於女性氣質的複雜性和多樣的形式與表達,人們一直在展開討論,如今的女孩都是這些討論的受益者。

但是,男孩們卻落後了。沒有出現相應的運動來指導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性別。「做一個男人」已經不夠了——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身為一個女性,我知道這是個充滿機會的時代,只要夠努力、夠優秀,人人都有出頭天,這對過去總是處於弱勢的族群,真是個喜訊。這群伺機而起的人,不管是開發中國家還是女性,早就做好了打仗的準備,等待揭竿而起、來個絕地大反撲,但看著玩具散了一地不收拾、功課還沒做完的兩個兒子,我皺著眉頭在想:他們知道以後要面臨的是什麼樣的世界嗎?(我幫)他們準備好了嗎!?

那反差還不只存在於積極學習的女孩與只顧玩樂的男孩間,我想到的還有那些英雄人物與故事。Noki已經到了跨越盧比肯河的年紀,整天都想證明自己的力量,特別喜歡那些打來打去贏得勝利的情節,我想他肯定幻想著自己是哪個厲害的戰士或英雄,有一天也能成就偉大的事蹟。身為一個母親,我當然不會阻止他發英雄夢,但我只希望如果有一天他從夢裡醒來,仍然能保持著前進的力量,而不是變成憤世嫉俗、想搞破壞的滋事份子,畢竟這個年代心理不正常的人越來越多了....。

簡而言之,在男女地位產生變化的這個年代,我覺得傳統的性別教育是不夠的,雖然我很想拿掉「性別」兩個字單純著重在個體差異,但我們還是必須正視「男性普遍有攻擊性較高的天性」和「女性平均來說比男性更能一心多用」這類的事實,因為如果在教室裡一味強調齊頭式平等,可能反而會增加更多問題。我希望我能教導出真正有自信、又懂得尊重生理差異的男孩,但這奠基於男女兩性之間更多的了解,沒錯,女孩也應該要好好認識男孩,這樣才能將檯面上準備要被翻轉的兩性關係所造成的社會失衡問題,重新穩定下來。

因為發現自己是如此地不了解男孩(其實之前就已經知道了,但沒想到隨著時間過去,我竟更加束手無策),我看了「致,被兒子搞瘋的媽媽」這本書,我只能說這本書的第一節就讓我想跪下來拜,最後一頁則讓我看到淚流滿面。因為這本教養書和其他教養書最不同的地方是:作者是男性!是男性!是男性!(很重要所以講三遍)身為媽媽的我們,什麼時候能盼望到有男性能出來現身說法,尤其是把男孩的想法說給我們聽?而這位作者他不但告訴了我們男孩在想什麼,更告訴我們老公在想什麼,能不膜拜嗎!?

另外就是他的教育理念和華德福教育的觀念很像,因為他是一個美術老師,十多年來的教學對象只有男孩,他說的幾點都剛好和師訓時老師說過的東西很契合,代表他真的不是在亂說,也增加了很多可信度,所以我對他的說法又更信服了!是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不是用學習成效來壓垮孩子;什麼都不做或凡事都介入對男孩的學習沒有幫助,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在一旁陪伴;媽媽如果總是透露出對男孩的期望,那就不是助力是壓力,最後他有講一句和華德福教育最像的就是:男孩和女孩不一樣,他們必須透過「體驗」去學習,所以不論你在旁邊講一百遍、或是用任何獎勵和處罰來「幫助」他學習,都是沒有用的,男孩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做。

如果我們不能用正確的方法來養育這些男孩,他們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的男人呢?總是要靠父母來做決定的媽寶?凡事都想靠暴力解決的憤青?如果這些男孩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覺得自己不被瞭解、不被接受,或是承受了過多的期待而變得懦弱退縮,那麼社會出了問題,我們這一輩的實在責無旁貸。在女孩積極奮起之際,我們也應該要為男孩做點什麼,不再是告訴他們「不准哭」或「要有男人的樣子」,而是另一種更有彈性、更柔軟的角色。

男孩們,你們會有一場硬仗!這次卻不能硬著來,你們要學會其他手段/身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