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能夠用自己的話把這本書的內容清楚地講出來!
這是我第一次能夠用自己的話把這本書的內容清楚地講出來!
這是我第一次能夠用自己的話把這本書的內容清楚地講出來!
很重要所以說三遍!難怪我晚上躺了兩小時都睡不著XD看到快要一半能得到這麼令人振奮的進展,說不定也是在Steiner預算之內的事呢=P
===== 2018/04/15 [第六講 人的個體性] 筆記整理=====
解釋表象的最主要困難在於,我們自身並非外在事物,而我們的表象卻應當具有一個與事物相符合的型態。Steiner卻告訴我們,儘管我們不是外在事物,但我們與外在事物結為一體、屬於同一世界,在我身之皮膚內發揮作用的力量與存在外部的力量是相同的,因此我就是事物。在這邊我們可以將存在於身之內部的這個整體區分為「感知主體」(客體)和「吾」(主體),前者將世界的一部分感知為我的主體,後者指的是內在於普遍的世界發生進程中的一部分,當普遍的世界進程在彼處喚起了我身之內部對於樹的感知,同時也喚起了對於我的吾的感知,身為世界的認識者(而非創造者),我只能通過「思想」找到屬於同一整體的這兩個存在的共同之處,而思想是通過「概念」來將兩者連繫在一起的。(p.108-109 第1段)
- 小結:只要我是感知的主體,就不是吾;當我是內在於普遍的世界發生進程中的一部分時,就是吾。對樹的感知與我的吾處於同一個整體之中。(p.108 最後1行)
-----
感知、概念與表象
既然生理學的事實無助於我們理解感知和表象之間的關係(p.109 第2段),我們必須以其他方式找到頭緒:
1. 感知出現在我的觀察視域,思想也通過我開始活躍
2. 我的思維體系中的一個環節、一個確定的直覺、一個概念,將自身與感知關聯到一起
3. 我的直覺連同與某個感知的關係,在感知活動的那一刻被塑造出來,並在感知消失後繼續留存
4. 通過我靈性和有機體(軀體)發揮功能的方式,我能將這種直覺再當下化
這種與感知關聯在一起的直覺、概念,就是「表象」。「概念」和「表象」的差異在於,前者不是靠我對獅子的感知而形成的,後者是「依據」感知而形成的;前者可以被傳授給從未見過獅子的人,後者如果不借助人自身得感知,是無法生動地傳授給從沒見過獅子的人的。(p.110 第3段)
-->「概念」像是單純的字面上的定義,「表象」必須有實際的畫面能掌握
因此,「表象」是一個個體化概念,「概念」通過感知獲得了一種個體化的型態、獲得了與這個確定感知的關係。現實事物可以通過表象代現,一個事物完全的現實性是在我們觀察的那一刻,從概念和感知的關聯中產生出來的;當我們不斷遇到屬於同一種概念的事物,我們就在自己的概念體系中不斷塑造出對於相關事物的表象,這個表象,即個體化的概念,帶有對其而言獨特的、與同一類物件的關係,我們由此再度認識了這類物件。因此表象處於感知和概念之間,它是確定的、指向感知的概念。(p.111 第2段)
以上這些「對之會塑造表象的內容總和」之為我的「經驗」。一個人具有的個體化概念的數量越大,他擁有的經驗也就越豐富。一個人如果缺乏任何直覺的能力(直覺的能力=與物件建立聯繫的概念),他就無法獲取經驗。(ex. 不思考的旅行者、在抽象概念體系中的學者)
- 小結:現實性作為「感知」和「概念」被展現給我們,現實性的主觀代現則作為「表象」被展現給我們。(p.112 第段3)
-----
思想與情感
如果我們的人格僅作為認識者表達自身,那麼所有客體(感知主體)的總和將會在感知、概念和表象中被給予。但我們也須將其與我們特殊的主體性(個體的吾)聯繫到一起,對於這種個體化關係的表達就是「情感」。
「思想」和「情感」符合我們存在的雙重本性,通過前者,我們參與了宇宙的普遍事件,將自己與世界聯繫再一起;通過後者,我們可以將自己拉回到自身存在的狹隘之中,將自己引回我們自身之內、使我們成為個體。我們通過自我「認識」感受到自身情感,通過對於事物的感知感受到愉悅和痛苦,這樣我們才能作為個體存在者生活,我們不僅有與其餘世界之間的概念關係,還具有一種特殊的自在價值。(p.113 第1~2段)
對於「情感」的反駁:有人說情感充滿現實(非常真實),比對世界思考著的考察更豐富,Steiner表示,這是因為情感在我們的個體上才具有這種較為豐富的含義,唯有讓情感透過概念發生聯繫而成為宇宙整體的一部分,我們的情感生活才有價值。(p.113 第3段)換言之,情感使人頭腦中的觀念,承擔了特殊的色彩,這種特殊色彩準確無誤地展示了觀念與其承擔者的關聯。(p.114 第9行)
我們的生命是一個「在普遍世界發生進程的共同生命」與「我們個體存在」之間持續進行著的來回運動,因此單純只提升「思想」或「情感」,將會導致兩個極端:前者只在乎思想與概念,那種特殊存在的人格性的本質就會越消失;後者越深入自身生活的深處、讓情感產生共鳴,就越會脫離普世的存在、喪失與世界的所有關聯。表象行為已然賦予我們的概念生活一個個體化的印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足點,源自於我們的生活場所緊密關聯的感知範圍,由此出發考察世界。
這種確定性(特殊性)和另一種依附於我們特殊有機組織的確定性針鋒相對,我們的有機組織是一個特別的、完全確定的個別之物(完全客觀的),我們每個人都將特殊的情感(主觀)與我們的感知(客觀)關聯在一起,而且這些情感處於最為完全不同的強烈程度之中,這就是我們自身人格性的個體之物。一個在本質上著眼於整體性的人,對於事物的認知會與對情感生活的塑形和發展齊頭並進。
- 結論:情感是一個手段,經由這個手段,概念才暫時贏得具體的生命。(p.115 第7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