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華德福] 2016-17慈心華德福師訓一年級 Month 8

      這次的課程我因為要參加Iro的學校運動會,所以請假了,本來想說跟同學借個筆記來看看,沒想到同學不是說筆記很亂,就是說沒寫什麼,還好熱心的好同學幫我找到了錄音檔,所以我就當重新聽課一樣把老師講的話重聽了一次,沒有畫面是比較難抓到重點,但有幾個觀點讓我很有感覺!既然人沒有在現場聽課,所以也不能算是上課筆記,我就把幾個讓我覺得很受用的觀點寫下來吧!


  • 想當一個好的老師為什麼要修行

      雖然一開始老師針對的是華德福老師,但其實廣義來說,是不是華德福老師不重要,重要是當一個好老師,那要當好老師應該要具備甚麼條件呢?

1. 專業能力:工作需要的知識性能力,以華德福老師來說,就是人智學的內容。

2. 社會能力:建立關係的能力,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是老師的核心能力。
a. 和相遇有關的能力,能知覺到對方的存在、和知覺能力有關 ex. 在課堂上最糟的情況就是,老師沒有發現學生的存在;在團隊裡工作時,不能有人被忽略
b. 如何建立社會的氛圍 ex. 和家長之間的溝通、透過學校內的活動去建構學校外在的社會環境
c. 在團隊中與人合作的能力

3. 自我能力:要好好和自己相處,要好好學習、自我教育 ex. 在學生面前老師要持續學習

      以上這三個能力,都是成為好老師的必要條件,只是第三個自我能力的培養,可以透過內在修行去完成,所以師訓課程中會介紹高層世界的知識、告訴你怎麼修行自己的內在,我想不論做什麼工作,人都應該要讓自己越變越好吧!

      Steiner說:「如果你們只看自己所做的,而不去看你們是什麼樣的人,無法成為好的老師。」



  • 修行的途徑

      很多地方、宗教都有不同的修行方式,比較常聽到的有瑜伽、冥想、打禪等,如何選擇視乎個人內心的需求,但需要注意兩點:

1. 很多古老的修行方式在現在社會未必適用,因為古老的修行方式可能有幾千年的歷史,那時候的人還有內在感官的知覺能力(老師舉希臘人的例子),所以當時合用的方法不見得現在也用得上。

2. 很多人修行是為了自己,例如做瑜伽是為了讓自己舒服、冥想是為了讓自己更有成長,這樣就包含了自私的念頭在裡面,不是真的修行,有時候反而導致了過於自私的退化,或開始了幻覺、錯亂的一道門。真正的修行(以華德福老師來說)是為了提升任務的品質,不是我個人的品質而已,所以修行對華德福老師來說,是通往職業特殊性的道路。

      在華德福教育裡,有「八正道」和「六個練習」來替自己進入啟蒙階段做準備,藝術也可以讓我們進入靈性世界,老師可以透過這三樣東西讓自己的內在進入平衡的狀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跟著你好好學習(因為孩子會反映你內心的狀態)。



  • 修行的方法

      在講「八正道」之前,我們已經學過「六個(附加)練習」,這六個練習是為了幫我們的心魂準備一個空間,讓自己的內在有能力被喚醒。例如你準備好來上課了,可是上課環境很髒亂,導致你的心被干擾,你就可以透過這六個附加練習來練習處理這些來自外在和內在的阻礙。

       「八正道」包含了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佛教弟子修行的八大內容(這我自己查的),老師並沒有一一解釋,只稍微講了幾個。例如正思維的部分,老師舉例說現在的新聞媒體資訊太過泛濫和洗腦,我們需要做正思維的練習,讓自己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正語的部分老師要我們安靜傾聽,等遇到有人提出一個疑問的時候,才分享自己所知,有原因才說話,而且是思考好的,這點在靈性經驗的分享上尤其重要。

      我覺得非常受用的部分卻是關於「正向練習」的解釋,重要到我幾乎想把每一句話都寫下來:

我們總是試著立刻解決或改變我們看不順眼的事情,活在一個「no problem」的世界,變成一種習慣,但其實這個世界存在著各種問題。就像頭痛就吃止痛藥,身為一位家長,如果我和老師有衝突,我就把孩子帶走去找另一個老師;身為一個老師,如果我和同事有衝突,我就離開這個學校,似乎是我們無法忍耐或看著這個問題過日子,其實我們也需要對問題說「是」的能力,我們應該要有能力提出這個問題,並說出「我有問題」,這是好的。

因為現在的社會無法忍受有問題,只要生病就希望立刻變健康,這是很自然的。當一個人克服疾病的時候,我們會很高興我們戰勝了這個疾病,覺得自己比生病前更好,因為我們去面對一個問題,也把問題解決了,所以為了我們的發展,我們需要有問題,為了克服問題,我們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如果一個生命一輩子都沒有問題,那是不存在的;如果生命中任何問題都會自己解決,那是很無聊的。

用正向態度來面對問題,尤其在人與人之間,遇到跟自己不同觀點的人,不會馬上有所反應,指證對方說這是錯誤的觀念,試著去站在對方的立場、試著去感受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觀點,在晚上睡覺前,試著在心裡回憶這樣的事件、試著去回想和反省自己是否用不夠正向的方式去處理事情。

正面力量的建立和發展可以支持更高層次的認知和發展,所有的批判、否定和拒絕,是讓我認識或進入更高層次的阻礙,但並不代表我面對所有事情都沒有批評和判斷的感受,或覺得每件事情都很棒,這不是所謂正面的態度,而是當我們面對不好的事情(惡)時,用善的態度來面對它、和它相遇,這是進入靈修的準備。

        這一段每一句都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我用老師一開始講的那句話來總結:「尋求了解我們所遇到的每件事,不要停留在負面的判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轉變為善,試著從別人的立場想一想。」能聽到這段道理真是太棒了!



  • 啟蒙的階段

      每個人都有七個心魂的感官,就是大家常聽到能量療法或印度宗教裡的「脈輪」,每一個脈輪都像有葉瓣的蓮花,有輪軸,開始修行後輪軸就會開始轉,代表心魂有能力可以工作。其中12葉瓣的蓮花在心臟,可以知覺到對方的態度是敵意或友善,這個經驗並不陌生,尤其是在學校裡面對孩子的時候,有些孩子會主動說心裡的想法,有些不會,但即使沒有說的孩子,你也可以感知到他想講什麼。

      現在的社會習慣用外在感官所知覺到的事物或知識來思考,但一旦超越了啟蒙的門檻,就可以開啟超感官(內在感官)的思考,這時候就要用「觀像式」的思維模式。當我遇到一個人,我是用圖像的方式和他的情感(心魂)相遇,就像在讀童話和神話時,我們要聽出來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什麼、能跟什麼樣的圖像相遇,所以要達到觀像式的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藝術性的活動去深入圖像的世界。當你可以用「觀像式」的思考,代表你已經從物質進入乙太的階段,假如再進入星辰身的層次,你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氣場,那叫「靈感」。在往上到自我的層次,就進入「直覺」的階段。

      舉個例子:如果用我們已經知道的思考方式來理解老師講的內容,那就還停留在最低一層的階段;如果老師試圖給一個圖像,讓學生在圖像裡做夢,那就是「觀像」;如果我們進入再高一層的神話裡,就會進入另一種意識形態,像在睡覺一樣,已經跟我們清醒的狀態沒有關係;如果要進入更高一層的意識形態裡,例如今天孩子給了我們一個很不尋常的要求,這時候即使我沒有任何準備、和外在世界沒有任何關連,有個靈感進入我的大腦,就好像有個直覺的意識直接進到我腦裡面來,我完全知道我要做什麼,這就是「直覺」。

      這三者就像相交的三個圓,越清醒、越清楚的人就越接近中心點,越遠的人意識就會被擴張,像是睡著一樣,對於那些還位在邊緣的正常人,意識形態是睡著的,像在作夢;而那些已經在走修行道路的人,他們的意識已經在較高的層次、已經清醒了,他已經可以使用或掌控他們的靈感。



      最後不知道為什麼,老師提到「自由」這個課題:因為以前是老師帶著學生往前,學生就跟著老師;現在的人反過來,想努力獲得自由、砥礪自己,在那麼多的條件之下,自由就變成一個問題。現在的人太多「自私」、太多「自我」,我想都不是真正的自由,老師應該是想強調在這樣的時代風氣下,內在的修行變成是非常重要、找尋自我的途徑,人才不會在過多的「自由」中迷失,所以我現在也非常認同做內在的修行,這是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必要條件,大家一起來練習「八正道」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