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教養] 不要相信我,除非你親身體驗過

Noki這半年參加了地區的足球隊,同時維持每週練一次幼稚園舊生隊的頻率,兩邊教練教的東西不同也是很正常的,不過如果遇到互相衝突的教法,的確會令人感到困擾。在「迎合教練才能在球隊中有出路」的文化裡,踢哪一隊就遵從哪一邊的教練指示似乎是比較正確的做法,但我有時也不禁想到印度電影「打死不離三父女」裡的劇情:如果所謂的「名教練」並不如舊教練更了解選手的長處在哪裡,新的打法反而適得其反怎麼辦?看到Noki在新球隊裡的表現停滯不前,我是焦慮的,但我並不懂足球,更不知道他的優勢在哪兒,除了放手,我似乎也做不了什麼^^;

我比較在意的是他的態度。


可能是因為區隊又分成「菁英組」和「發展組」兩隊,多了「菁英」兩個字讓Noki覺得自己加值了,再加上區隊的隊員本來就比較厲害,反觀從幼稚園踢上來的舊生隊,他開始諸多抱怨。抱怨隊友還不夠,甚至抱怨教練給的指示和區隊的教練不一致,同一個術語區隊作法是先A再B,舊生隊則是先B再A,他一來說他早就在區隊學過那個動作了,二來又說舊生隊做的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聽到這邊我終於忍不住出聲:「很好,看來你現在知道同一個動作可以有兩個做法。」

「才不是呢!應該是要像區隊做的那樣才對。」他抗議。
「是誰說一定要那樣才對呢?說不定舊生隊教練的作法更適合舊生隊使用也不一定,你多學一種方法,不是比較好嗎?而且說不定你繼續踢下去,還會學到第三種、第四種,你會覺得區隊教練教的是對的,只是因為那是你學過的第一種做法而已。」我回答。

坦白說我真的不知道到底只有一種做法還是有很多種做法,但我很清楚知道如果你對於教學者抱持懷疑的態度,是不可能把他教的東西真正放到腦袋裡去的,因為當他在教你的時候,你正忙著採取防衛姿態去「保護你的既有想法」。但是如果你學的第一種版本只是建構這個世界的一小部分呢?如果因為「保衛既有認知」而讓自己畫地自限,那豈不是因小失大了嗎?

想想我們面對許多事情不也是這樣嗎?因為對許多事情的第一印象構建了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後來者反而變成是「錯的」了。很少人會去思考原來自己一開始知道的未必是正確的,就像當年有科學家提出「地動說」被教會認為是造反一樣,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人們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原始認知被推翻」的窘況,會覺得「一旦承認自己的原始認知是錯的,就代表自己錯了」,或拒絕步入「自己原來建構的世界崩塌了」的自我懷疑,所以通常都會堅守立場,最後還得有台階下才會乖乖低頭。

我一直到參加了華德福師訓才看到自己這一點,我很感謝Ben老師總是在跟我們講完人智學後用「不要相信我」來做結尾,他說:「不要相信我,除非你親身體會。」關於靈性世界的許多概念就這樣反而能讓我輕易接受,想想之前我是多麽相信物質科學的人啊!感謝人智學打開了我的眼界。另一點則是承自Steiner的明訓:要讓孩子從小就多接觸各種文化與觀點,像從故事寓言讓小朋友看到不同地方的宗教與神話,其實都是為了讓他們「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就像學外語反而更能幫助母語的學習一樣。這真是一個很棒的觀點,自己被說服後,我也贊成讓孩子從小練習用多方觀點、不加批判地來看事情,避免守舊的思考慣性。

保持開放的心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媒體被操控的年代,我們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立場,但如果每次聽到不同的意見就立刻採取防衛的姿態,其實也在阻礙自己的進步。「它山之石,可以攻錯。」別人與自己的相異之處,可以幫助自己更認識自己,我覺得反而應該要擁抱這些不同才是。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訓練自己的判斷,因為在這麼多不同的意見裡,總有一個是比較「適合自己」的,適合自己不代表適合別人,不需要強加於人,也不用證明誰對誰錯,但工具、方法多的人,肯定在做任何事情上擁有比較多的選擇,既然如此,何不讓自己成為一個左右逢源的大師呢?

我的訓話小孩不愛聽,我想他自己肯定也很徬徨、不知道到底哪個才是對的,睡前離去時我輕聲告訴他:「我的話你聽一聽當個參考就好,沒有一定要按照我說的做,最重要的是你需要自己判斷。」他點點頭,我想他懂了。我有點懊惱自己常常說太多,但在他培養邏輯思考的路上,我想還是需要有人先分析給他聽的,希望慢慢地他能夠自己思考,我能做的就是幫他建立正確的態度-不要批判,「對於學習,永遠保有一顆好奇心。」也就沒有所謂對或錯了,不是嗎?

不要相信我,聽聽就好,當個參考=) 希望這些話都能成為你成長中的養分,那已足夠。

3 則留言:

  1. 加油!一定能培養更開放態度與自我判斷的孩子們

    回覆刪除
  2. 聽說孩子在第二個七年中(8-9歲)會傾向服從權威,需要 authority (如:父母,師長) 給予答案及指引,從而取得安全感。待進入第三個七年 critical thinking 才遂漸發展成熟,懂得批判思考,未知是否為 noki 表現的原因。 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麼說也是沒錯....你找到盲點了!也難怪純淑老師說過:「我們必須成為孩子可以信賴的大人。」這也是另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保持開放、不批判」這件事情,對自我力量還不夠的孩子來說,究竟是不可及還是可以發展的?

      非常感謝你的真知灼見喔!

      刪除